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有三种差别,当时毁谤的人有三种后果。这个地方提出来的是第三种,少数的。我们看蕅益大师怎么解释这一段。他说这个堕落受苦有三种差别:
第一个,若「悔深行勤,容可不堕,虽堕易出」。因为常不轻菩萨临终的时候,蒙威音王佛讲《法华经》,证得六根清净了,而六根清净以后他成就大神通、大威德,所以当时这些毁谤他的人听到他成就这么大功德以后,很多人就忏悔了,就知道他是一个圣人,不可思议的圣人。忏悔以后,也开始努力地修学《法华经》,开始内观。我们说过,真能破妄,善根的光明是可以灭罪的,所以这些人是可以不堕落的,就算堕落也是很快弹出来。如果善根强的人,就算堕三恶道,很快就弹出来,「虽堕恶趣,终不久留」。这第一种。
第二种,是「悔浅行怠」。忏悔的力量很薄弱,修行也懈怠,这种人自然先堕,后方得度。你忏悔就随便忏悔,修行也随随便便,那你一定会先堕落。但是因为你后来听《法华经》以后有善根,也是可以弹出来。
第三种是最糟糕了,没有忏悔,也没有修行。那么毁谤以后,「堕苦则久,但由菩萨慈悲摄受,终蒙度脱」。那么这些毁谤《法华经》的,是因为常不轻菩萨引起,他当然要负责任。所以他们堕落以后,一个没有大乘善根的人,一堕落就很难出来了。这个三恶道,你要没有靠善根,你一堕进去,因为你恶性循环,到了三恶道你心识闇钝,闇钝以后你这个业力就很难反转。很难反转,这个时候你今生做狗,来生做猫,第三生做猪,你越做越糊涂。这个心识闇钝,越来越糊涂。心识闇钝情况之下,即便稍微的业力你都没办法反转。那怎么办呢?那只有佛菩萨出手救你了。所以常不轻菩萨的慈悲摄受,把他们救出来,这就是第三种人。
最好的是你马上忏悔而修习善根,你自己能够避免堕三恶道;第二种是堕落以后直接弹出来;第三种是堕落以后你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么菩萨去救拔你。这三种情况。
辛二、结会果报 分二:壬一、结会古今;壬二、劝持
我们看辛二的「结会果报」,把这个果报做一个总结。
壬一、结会古今
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
佛陀招呼了大势至菩萨,「于汝意云何」,当时增上慢的四众弟子当中,常轻视这个菩萨的是谁呢?就是在法华会上,跋陀婆罗(跋陀婆罗翻成中文叫贤护),这个贤护菩萨跟他的眷属五百菩萨;还有师子月比丘(师子就是智慧,月就是慈悲),他所带领的五百比丘的眷属;还有尼思佛等,跟他的眷属五百优婆塞。现在都已经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就是初地到八地的菩萨。就是过去这些毁谤常不轻菩萨的人,因为他当下成就善根,并蒙常不轻菩萨后面的教化,如今都已经成就初地到八地。
所以诸位!一尊应化身出现以后,他所有的弟子都有一段故事的。欸,这一群弟子,是我哪一生的时候,我陪他们走过来的;这些弟子是我在哪一生的时候,我当初是怎么样度化他们的。在因地的时候,在方便道的时候广结众生缘,等到你成就应化身的时候这些人善根也成熟了,就是到你的国土。其中这一部分,跋陀婆罗、师子月跟尼思佛,就是在常不轻菩萨这一期的应化当中度化的。
这样的度化,蕅益大师就提出一个问答,他说,「若因谤堕苦,菩萨何故为作苦因?」就是这四众的弟子虽然增上慢,他一时也没什么事,您老人家去刺激他,使令他谤法,堕落到恶道!那菩萨为什么会做这种事情呢?
蕅益大师回答,「彼既怀增上慢,纵令不谤,亦必堕苦」。他说,什么叫增上慢?就是你起邪见了。起邪见只有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就是你追求感应神通,心外求法。那后果,你去看看《楞严经》的五十阴魔就知道了。诸位知道,一个人堕落,你说,欸,我这个人贪烦恼很重,我造杀盗婬妄而堕落。还好。为什么叫还好呢?因为你善根没有断,你的菩提性没有断,所以你堕落以后,第一个,你很容易弹出来;第二个,你没有断你的菩提性,你来生可以继续学佛。就是因烦恼造罪而堕落,这个叫做还好。
但是,你起邪见而堕落,诸位!你去看看《楞严经》五十阴魔,断菩提性!你过去三皈依的善根全部断到乾净,你来生出来是魔眷属,最可怕的就是在这地方。其实我们在乎的是你善根还在不在。就像一棵树,台风一吹,树叶落没关系,你看看树根还在不在?只要树根在这棵树就有希望。我们最怕的就是,你这个人堕落以后,把你的善根也断掉了,那就是邪见了,邪见堕落。就是说,这个人纵令当下不谤,也会因为邪见堕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