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讲一句话很重要。他说,净土宗的人到晚年要“万缘放下”。这四个字很妙。他这句话是怎么来的?是从十二因缘体悟出来的。我们一般人总是觉得说,我到晚年的时候,我得规划一下,我把儿子给照顾好了。我的儿子生活很困难,欸,我趁我身体还好的时候努力一下,我为儿子买一套房子,我从今以后就怎么样?好好念佛。你刚开始的发心是为儿子买一套房子,但是你这个因缘一陷进去以后,事情就没完没了。因为你要买房子,你就得努力地工作。你工作的时候又启动另外一个因缘。就是“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
就是说,你本来是想买一套房子给你儿子,结果呢?结果事情越变化越复杂。你因为要买房子,你努力工作或者努力地投资,然后这个事情,这个因缘的特点就是不可掌控,你没办法掌控的,“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所以印光大师的结论就是说,因缘不能处理,没法处理。因缘只有一种情况,叫做“放下”,这两个字。你把十二因缘读通了以后,你会知道印光大师高明!
就是说,大凡到晚年的时候,你想去处理因缘,你就再也回不来了。欸,我只是简单地做一件事。问题是,事情没有你想像得那么简单。因为这个背后有错综复杂的妄想跟业力,“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
所以,印光大师的结论就是说,因缘,要能够带业往生,只有一种情况,叫做放下,没有说去处理因缘这件事情。这因缘一处理下去,那就像蜘蛛网一样,就没完没了了。
这个地方是佛陀大智慧说明这个四谛十二因缘跟解决的方法。
子二、颂转满字教
我们看子二的“颂转满字教”。这个讲大乘的法门。
时十六王子 出家作沙弥
皆共请彼佛 演说大乘法
我等及营从 皆当成佛道
愿得如世尊 慧眼第一净
佛知童子心 宿世之所行
以无量因缘 种种诸譬喻
说六波罗蜜 及诸神通事
这一段是大乘里面的权法,有方等、般若。十六王子在听完四谛十二因缘以后,就发心出家了,出离心生起,就发心出家做沙弥。发心以后,就开始请佛陀转大乘法门。我们不希望只是能够自身解脱,而是希望能够发菩提心修六度,使令我等跟营从(就是诸位的大臣跟眷属们),“皆当成佛道”。所以希望我等将来如同世尊一样,成就第一圆满智慧的中道的智慧眼。
“佛知童子心”,佛陀知道这十六王子内心的善根,他们是大乘善根,及他们“宿世之所行”,过去生所修的六度的福德。所以以无量的差别因缘、种种的譬喻,来演说六波罗蜜及诸神通事。
蕅益大师说,这个神通指的是大乘的功德,这是方等时。佛陀在方等会上展现大乘的功德,来对比小乘的不圆满,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六波罗蜜指的是般若时,佛陀在般若时广泛地说明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不管方等也好,般若也好,都是事修,都是属于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要么讲空,要么讲有。讲有当然讲功德,讲空就讲一切法毕竟空,这个事修都没有会归到一念心性。
所以,最后佛陀讲《法华经》。
分别真实法 菩萨所行道
说是法华经 如恒河沙偈
彼佛说经已 静室入禅定
一心一处坐 八万四千劫
大通智胜佛讲完方等、般若以后,就正式地讲真实法。佛陀说法,刚开始他不是讲他自己的知见,他是恒顺众生,施设各式各样的法门。等到法华会上,佛陀把他自己内心的知见讲出来了,说其实一切法不但是“诸法因缘生”,后面还要加一句话,“唯心所现”。就是,虽然诸法是因缘所生,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是唯心所现,必须把根本的心性讲出来,这是真实法。依止真实法才能够去称性起修,去修六波罗蜜,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这是讲《法华经》。
那么讲了多久呢?讲了八千劫的时间。就是讲的比较广说了,讲了恒河沙偈。大通智胜佛说完《法华经》以后,就入了高深的真如三昧的禅定,在禅定当中共经过了八万四千劫。等于是大通智胜佛认为自己说法的因缘结束了。
这个地方,我们把大小乘的权法作一个说明。
说今天你学了《法华经》以后,起码你要知道怎么判教。太微细的藏通别圆,这个我们就不说,起码你要知道小乘法、大乘法怎么判。你没有学《法华经》,你的判教可能会从因缘上判,从因缘上判就错了。就是你看他的行为,欸,这个人一天到晚在自修,所以你是小乘法;这个人一天到晚在外面活动,就是大乘法。这个是你没有学《法华经》的时候,从因缘上来判教。
《法华经》的判教是约内心安立的。就是《法华经》看什么事情都是从内心,从一念心性来看这一切的因缘法。《法华经》的判教是这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