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法生,般若不生;一切法不生,般若生。所以诸位!平常做功课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你入权法,那你就要用功德相来引导自己。拜佛,就是要消业障;念佛,就是要往生西方。它有它对应的因果。但是,入实法的时候,你还落入因果的思考,那你就是没有入实法。入实法的时候,那是一念不生才可能全体现,你就是要超越因果了。所以我们要知道,回家跟打工这是两码事。所以我们平常修行的时候,你要入权法,那就入因缘果报;入实法那就是回家,把一些得失的概念都放下。就这样子的。
所以到此,等于是从一种打工到回家,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癸二、颂合法
我们看癸二的“颂合法”。
佛亦如是 知我乐小
未曾说言 汝等作佛
而说我等 得诸无漏
成就小乘 声闻弟子
“佛亦如是”,作为佛陀,跟前面的大富长者是一样地善巧。他怎么善巧呢?“知我乐小。”先讲乐小,乐小表示父子相失了。相失以后,大乘善根退转,变成既愚痴又狭劣。这个“知”很重要。蕅益大师说,整个佛陀的方便力,能够把这个诸子从一种狭劣的、愚痴的根性转成大乘的善根,就在于这个“知”字。他如实了知这个儿子的情况,就慈悲摄受。因为“乐小”而相失,因为“了知”而相见,所以这个“知”是一个重点。
佛陀一开始就知道,我根性既愚痴又狭劣,所以,“未曾说言,汝等作佛”。佛陀对于成就万德庄严的佛陀,一开始绝口不提;佛陀只是告诉你,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追求涅盘寂静,远离生死的痛苦。“而说我等,得诸无漏,成就小乘,声闻弟子。”所以佛陀一开始知道,这个声闻人他的特点就是要追求偏空的涅盘,成就小乘的功德,作为一个声闻弟子,成就阿罗汉果。
所以,我们在操作权法时,要能够成就,就是要怎么样?你要知道你想要什么。权法操作有两个重点,诸位要知道:第一个,你要知道你的痛苦在哪里;第二个,你要知道你的希望在哪里。痛苦跟希望。
声闻人的痛苦跟希望,我们可以从一段偈颂看得出来。智者大师说,声闻人就是修“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声闻人就是怎么样?用无常观来看一切世间。你跟他讲说富贵,他看这个富贵是无常败坏的,你一富贵,结果你一下子就没有了。所以,从无常的角度,一切法都是痛苦的。无常故苦,因为你不安稳性;苦即无我。所以他对一切有为诸法不生好乐。
那么,要什么时候他才真正地得到究竟功德呢?“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声闻人的功德是要生灭灭已,所以,他这个涅盘寂静是不能容受有为诸法的,他跟有为诸法是排斥的,要“生灭灭已”寂灭才能现前。所以,为什么说“知我乐小”呢?就是声闻人的空性是带有出离的,出离心的空性。
诸位!我们知道空性有两种:小乘的空性是跟出离心相应的,大乘的空性是跟道谛相应。我再讲一个偈颂,大乘的空性是怎么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大乘的空性是因为因缘生、无自性而空,所以,它跟痛不痛苦没有关系的。它不是从无常切入,它是从因缘切入。
也就是说,小乘的空性,重点在离开痛苦,所以这两个目的不同。它是要出离痛苦,这个空性是用来出离痛苦的。大乘的空性,目的是要成就功德,它是要创造功德。所以,大乘是真空妙有,它的重点在妙有,它那个空性只是兼带的,只是怕他有所得,怕他执着。
所以我们知道,同样是一个方便门、一个空性,有无常空跟因缘空的差别。所以,“知我乐小”就是小乘的空性,它是一种带有出离心的,因为它是从苦谛来启发。它为什么修这个空性呢?它远离痛苦。而大乘的修空性是要创造功德,让他功德更圆满,他不能有任何执着,所以他就修空性。
一个是离开痛苦,一个创造功德。所以,这两个空性不太一样,就说明大小乘的差别。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