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的权力更迭,帝王家的冷漠无情,不过是这个残酷的封建社会,最稀松平常的一幕。
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始皇帝横扫六国,又经历了两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十国乱世。
柴氏皇室的这点事,真的不算什么。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光烈帝的驾崩,废太子的惨死,对武昌百姓,甚至整个大周百姓来说,都不会是苦难的结束。
亦不会是安居乐业的开始。
柴旭登基之后,大赦天下,给中央朝廷乃至地方官员,都进行了封赏。
希望以此稳定人心,巩固皇室的统治地位。
中央朝廷,自然对柴旭唯命是从。
可地方大员,却是目瞪口呆。
对武昌城的剧变,感到震惊、惶恐。
太子党一派,遭到逮捕。
汪洋等人全部入狱,等候审判。
唯一的漏网之鱼就是谢春。
在察觉情况不对劲后,谢春立刻选择逃离武昌。
他本想去福建,寻找张绍。
借助张绍的兵力,勤王讨贼。
可是想到张绍的家眷都在武昌,此人又是个愚忠老顽固。
未必肯调集兵马,杀回武昌。
于是谢春左思右想,最后选择去贵州。
本来西蜀的糜业、江淮的赵忠,谢春都有考虑。
但糜业是老将,做事沉稳,不会轻易涉足皇室内斗。
而赵忠呢,是军方新贵。
可是能力有限,胆魄不足,
就算知道武昌政变,也不会起兵襄助。
所以,思来想去,还是王焱最合适。
因此,谢春卯足力气,前往贵州。
正如谢春所想。
在福建抗敌的张绍,听闻武昌政变,也是大惊失色。
得知皇帝驾崩,传位柴旭,继而引起太子造反。
但太子遭到镇压,已经畏罪自杀。
对于朝廷发布的公告,张绍是一个字都不信。
不仅张绍不相信,只要不是傻子。
都不会相信皇帝传位四皇子。
太子监国数年,虽然干得不算好,可也兢兢业业。
朝廷政权处于稳定的过渡期。
在这种时候,皇帝会在临终时反悔?
可是朝廷一众重臣,对此都是坚定不移的支持柴旭。
地方各级官员,就算有疑问,也不敢轻易质疑。
可随着柴昊的驾崩,太子造反而死,中央朝廷的威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削弱。
数万中央禁军,显得越发单薄。
倭国人在得知大周内部出现权力更迭后,立刻向张绍抛出橄榄枝。
但是被张绍拒绝。
与此同时,中央朝廷命张绍,尽快援救闽州的季新。
张绍陈述其中利弊,坚决不肯出兵。
数日后,朝廷委派史国柱,接替张绍,统领大军。
麾下部将劝说张绍,干脆反了。
但张绍担心武昌的家眷受到牵连,不愿起兵做反贼。
毕竟做了一辈子忠臣,临老背上骂名,还要连累家人。
这不是张绍所愿的。
史国柱也没想到张绍这么轻易就交出了兵权。
等接管了在福建的周军后,史国柱立刻以通敌罪,逮捕了张绍。
并秘密送往武昌。
到了这个时候,张绍仍抱有幻想。
希望柴旭不会向他的家人下手。
另一方面。
在镇远的王焱,也得知了武昌的惊天剧变。
消息流传的太快,几乎引起整个大周官场的地震。
“大人,柴旭登基,年号万隆,据说要对大人在贵州的功绩进行褒奖!传旨的宦官,不日就要抵达贵州!”
洪鹤道。
王焱面色阴沉,一言不发,看着武昌地图。
柴昊驾崩了,太子造反死了?
这是欲盖弥彰?
还是将天下人当傻子?
柴旭啊柴旭。
我虽然没有见过你,可你真的了不起!
能在太子监国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的接过权力。
“大人,东厂和武德司都命人送来信件,请你过目!”
胡中庸取出两封信,递给王焱。
王焱没有接,淡淡道:“念!”
“遵命!”
胡中庸应了一声,立刻拆开信件,大声诵读起来。
“东厂洪鹏,特书信贵州经略安抚司安抚使王大人……”
读着读着,胡中庸的脸色变了。
贵州能做到切断对外通道,原来除了贵州军自身外,还有东厂的配合。
洪鹏这封信,是在向王焱邀功示好吗?
还有武德司马德忠的信,大意也是如此。
而他们这么做,都是柴旭的授意。
柴旭非常欣赏王焱的能力,不愿他为柴昊的猜忌而夭折。
“这两封信的末尾,都透露了柴旭对大人的看重,柴旭很可能会重封大人!”
胡中庸思索道。
“大人已经是经略安抚使,在这贵州,便是土皇帝,还有什么官职?能拉拢我们大人?”
洪鹤不屑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无双帝业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无双帝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