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时候伯益出现了那就好办了。但伯益没出现,连禹帝派出的一拨又一拨找寻伯益的人也没好好履职。
因为有一个人暗中阻止了寻找天下共主继承人的行动。
这个人叫启,华夏部落联盟中的其中一个叫夏的部落首领,禹帝长子,所以后人也称其为夏启。
大禹本也是夏部落首领,因治水有功而受舜帝禅让成为禹帝,成了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即天下共主,所以将夏部落交由其长子夏启打理。
夏启并非无能之辈,他认为自己完全有资格成为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为什么非得是那个只有外名声并未见其功绩的伯益?
如果父亲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给皋陶,夏启绝无二话,心服可服心甘情愿。但要禅让给那个叫伯益的家伙,夏启坚决不答应。
其实,伯益的功绩相当大。早在舜帝时期,伯益就与父亲皋陶一起,在大禹治水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禹继位部落联盟首领成了禹帝后,又是伯益辅佐禹帝开垦出了大片土地,传播水稻种植技术,还发明了挖井技术,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当时,在部落联盟中,原华夏部落和东夷部落,即炎黄部落相对较为团结统一,但黎苗部落中的三苗时有叛乱。
但凡有叛乱,无论是舜还是禹帝,一律采取武力强势平叛。
强势平叛的结果,是表面威服而内心不服。于是三苗的叛乱,总是平了又叛,叛了又平,恶性循环。
伯益建议禹帝应恩威并举,在三苗部落推行文教德治。禹帝采纳了伯益的建议,依策施政,终使三苗甘心归顺部落联盟。
除了政治家、发明家外,伯益甚至还是科学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文学家。
据说,伯益在辅佐大禹治水时,记录下了各地山川水道、珍花异草、奇灵怪兽和异俗趣事,成了后来《山海经》的素材。
伯益真的是一位全才,甚至他还对畜牧业非常有研究。
前面说过,禹帝本欲禅让给皋陶,但皋陶年岁实在太大了。皋陶活了106岁去世后,禹帝嗟叹不已,就封其长子伯益为东夷部落联盟首领,继承父亲皋陶之赢姓。封其次子仲甄封于六地,赐以偃姓。
赢姓一出场,就以其无比显赫的家世背景亮相于历史,令人激动不已。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春秋鲁国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