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国不可一日无主,天下不能长期无君。
百官跪伏于灵前,心怀忐忑地等待着新君继位的诏书。
朝堂之上,群臣交头接耳,却又不敢高声,生怕惹来祸端。
最终,在众人的屏息凝神中,年轻果敢的赵司泽被推上大位,正式登基为帝。
他接过那象征至高权力的龙袍,也接过父皇未竟的天下重任,目光坚定,肩头沉重。
林知鸢,被册立为皇后,凤冠霞帔,仪礼庄严。
她跪接圣旨,神情平静,眼中却闪烁着不容忽视的坚毅光芒。
她明白,这不只是荣耀加身,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从此,她不再只是深宫之中的一介女子,而是与皇帝并肩,执掌乾坤的国母。
她要帮助皇帝稳住动荡的朝局,要平息权臣的私欲,要平衡各派势力的争斗。
她更要让天下百姓吃得饱、睡得安,让田间地头不再有哀声,让孩童不再因饥寒而啼哭。
于是,她开始亲历政务,每日批阅奏折,参与朝议,从不推诿。
她亲自巡视农耕,劝课农桑,甚至挽起袖子,在田埂边与农夫交谈,询问收成。
她兴办义学,招募寒门学子,聘请良师,只为让更多贫苦人家的孩子有书可读。
她从不摆架子,也不端皇后的威仪,走到哪里,都带着温和而坚定的笑容。
百姓称她“贤后”,官员敬她“明慧”,她的名字,渐渐在民间传开。
可就在这新帝登基、万象更新、举国欢庆的当口,一道十万火急的军报如惊雷般传入京城——寒潼关,又告急!
信使浑身浴血,跌跌撞撞闯入宫门,手中军符已碎,却仍紧握不放。
奏报上字字惊心:敌军压境,兵力雄厚,数量数倍于前,铁骑如潮,已连破三道哨卡。
这一次,敌军不仅来势汹汹,且携带重炮与火器,烽火连天,烧红了半边天际。
边境百姓拖家带口,仓皇逃难,哭声震野,惨不忍睹。
京城之中,人心惶惶,街头巷尾皆在议论战事,恐惧如潮水般蔓延。
满朝文武顿时慌了神,朝堂之上鸦雀无声,连平日叫嚣主战的大臣也都低下了头。
宰相抚须沉吟,兵部尚书低头不语,将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无一人敢主动请缨。
没人敢接这仗,因为——没人打得赢。
前几任守将皆战死沙场,寒潼关三度失守,已然成为帝国的心腹之患。
面对这般绝境,林知鸢站了出来。
她未披凤袍,未戴凤冠,只着一身素色长裙,步入朝堂,步履坚定。
她主动求见皇帝,双膝跪地,声音清亮却坚定:“臣妾愿带兵出征,守我边关,护我国民!”
她清楚,这场仗不仅仅是打仗,更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一旦寒潼关失守,敌军便可长驱直入,直逼京城,山河破碎,社稷倾覆,就在旦夕之间。
但她也相信,自己能带好这群兄弟,凭借谋略与勇气,打赢这场硬仗。
她的哥哥苏唱,听闻消息后二话不说,立刻披甲入宫,当众表态:“妹妹去哪,我便跟到哪。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他目光如炬,声如洪钟,引得群臣侧目。
这对兄妹,自幼相依为命,如今更要在国难当头之际,并肩上阵,谁也不掉队。
皇帝赵司泽听罢,沉思良久。
他望向林知鸢,眼中既有担忧,也有敬佩;他深知战场凶险,皇后亲征,史无前例。
但如今危局难解,朝中无将可用,唯有信任她,才能赌这一线生机。
最终,他缓缓点头,郑重应允。
当庭下旨,正式封林知鸢为西征大帅,统领三军,节制西线所有兵马;封苏唱为副帅,辅佐统帅,共御外敌。
诏书一出,满朝震惊,却无人再敢反对。
两人当天便投入备战,顾不上休整,连夜召集旧部,清点粮草,调拨器械。
他们四处招揽精兵强将,从退役老兵中挑选经验丰富的将领,从民间招募身强力壮的勇士。
他们把原本散乱不堪、士气低落的边防军重新整编,操练阵法,统一号令。
这支新军,有老兵的沉稳与经验,也有新人的热血与冲劲。
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决心,人人憋着一口气——不为功名,不为赏赐,只为家,为国,拼了!
出征前夜,军营外旷野之上,燃起熊熊篝火。
火光映红了士兵们坚毅的脸庞,也照亮了夜空。
全军列阵,肃立无声,等待主帅的誓师。
林知鸢身穿银甲,披着黑色战袍,缓步登上高台。
她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我们不是为了荣耀上战场,不是为了封侯拜将。”
“我们是为了让妻儿能睡得安稳,不再在半夜惊醒于马蹄声。”
“我们是为了让家乡的炊烟能够升起,让田里的稻谷能安然收割。”
“我们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将来能在没有战火的土地上长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妄折娇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妄折娇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妄折娇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