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箱还搁在门口,像一只疲惫的黑色甲虫。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时间,凌晨一点十五分。陈磊还没回来。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冬雨,雨水顺着玻璃窗滑下,划出一道道扭曲的痕迹,将窗外的路灯灯光拉成长长的、颤抖的光带。我坐在沙发上,膝盖上放着看到一半的企划书,但一个字也读不进去。耳朵始终竖着,捕捉着电梯到达我们这一层的声音,然后是钥匙插入锁孔的声音。
这是我结婚四年来几乎每晚的常态。陈磊是一名外卖员,我是企业普通管理人员,我们的作息时间常常错位,但无论多晚,我都会等他回家。
茶几上放着我们初中时的合影,两个稚嫩的面孔紧紧靠在一起,笑得见牙不见眼。从校园到婚纱,多少人曾羡慕我们的爱情长跑。可如今,我们却像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磊发来的消息:“还有一单,半小时后到家。”
我起身走向厨房,开始热菜。这已成为我四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无论多晚,都要为他准备一顿热乎乎的饭菜。冰箱里放着傍晚就做好的红烧排骨和清炒时蔬,都是他爱吃的。微波炉嗡嗡作响,厨房里渐渐弥漫开食物的香气。
我们的房子很小,一室一厅,位于这座城市最不起眼的一个老小区。墙上挂着的婚纱照里,我们笑得灿烂,与现实中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有时我站在照片前,恍惚间觉得那已是上辈子的事。
电梯声响了,然后是熟悉的、略显沉重的脚步声。钥匙转动门锁,陈磊拖着疲惫的身子走了进来。他的头发被雨水打湿了,一绺一绺地贴在额头上,脸上带着常年风吹日晒留下的粗糙痕迹。
“回来了。”我如常打招呼,接过他脱下的外套,一股潮湿的寒气扑面而来。
“嗯。”他简短地回应,走向卫生间洗手。
我摆好碗筷,盛好饭,动作熟练得像是一场排练了无数次的仪式。四年来,这张小小的餐桌见证了无数个这样的深夜。有时我们会简单交谈几句,更多时候是沉默。
“今天怎么样?”我一边给他夹菜,一边问道。
“还行。”他扒拉着碗里的饭,头也不抬,“就是雨天单子多,跑不过来。”
我点点头,不知该接什么。空气又陷入了熟悉的沉默,只有咀嚼食物和窗外雨声的背景音。
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四年。从最初的热恋新婚,到如今的相对无言,有时我甚至怀疑,我们之间还剩下什么。
“我妈今天来电话了。”我试图找话题,“问我们春节什么时候回去。”
陈磊的动作顿了顿,随即又继续吃饭:“看情况吧,春节单子价高,可能得多跑几天。”
我的心沉了沉。去年春节他也是这么说的,最后我们只在老家呆了两天就匆匆返城。
“村里要拆迁了,你知道吗?”我不放弃地继续话题,“李大叔家的老房子已经量过了,说是要建什么旅游度假区。”
陈磊终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我读不懂的情绪:“什么时候的事?”
“就前几天,我妈在电话里说的。还说咱们村好多人都打算搬去县城了。”我观察着他的反应,“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去李大叔家果园偷果子吃,被他家大黄狗追得满山跑。”
一丝微笑终于爬上陈磊的嘴角:“有一次你摔了一跤,我把你背回去,你哭了一路。”
“你还记得啊。”我心头一暖,以为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但他的笑容很快消失了,像是被窗外的雨水冲刷得一干二净。他低下头,加快了吃饭的速度:“不早了,吃完早点休息吧,你明天还要上班。”
我的心又沉了下去。每次我试图提起过去,提起家乡,他总是这样回避。这四年来,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陌生。有时我深夜醒来,看见他背对着我睡觉的身影,会突然怀疑躺在我身边的到底是谁。
饭后,他主动收拾碗筷,我则拿出笔记本电脑,继续完善明天要交的企划书。我们各忙各的,互不打扰,这种默契不知从何时起已取代了最初的如胶似漆。
洗完碗,陈磊坐在我对面,拿出手机查看今天的收入。我偷偷打量着他——才三十出头,眼角已有了细密的皱纹,手指因常年握车把而显得粗糙。这座城市吞噬了我们的青春和热情,只留下疲惫的躯壳。
“你看什么?”他忽然抬头,捕捉到我的目光。
我慌乱地低下头,假装专注屏幕:“没什么。这个企划书明天就要交了,还有点细节没完善。”
他点点头,起身走向浴室:“我先洗澡了。”
看着他消失在浴室门后,我轻轻叹了口气。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甚至连争吵都少有。有时我甚至希望我们能大吵一架,至少那样还能证明我们之间还有情绪的交集。
第二天是周五,我请了半天假,去医院做例行检查。最近总觉得身体不适,容易疲劳,以为是工作太累所致。医生却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我怀孕了,已经八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情感轨迹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情感轨迹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