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证
图书馆地下二层的古籍阅览室,终年弥漫着一股纸张腐朽的气味。林晚照是历史系的研究生,为了毕业论文,她已经在这里泡了整整三个月。
“师姐,你听说过关於这个阅览室的传闻吗?”管理员小张一边帮她办理入库登记,一边压低声音问道。
“什么传闻?”晚照头也不抬地整理着笔记。
“据说深夜在这里看书,偶尔会遇到一个穿灰色中山装的老人。他会主动帮你找资料,但第二天他推荐的书都会变成空白页。”
晚照笑了笑:“这栋楼才建了二十年,哪来的灵异传说。”
小张神秘地摇摇头:“不是楼老,是书老。有些书,看的人多了,就沾上了‘东西’。”
晚照没把这话放在心上,直到那天晚上。
为了赶论文进度,她申请了夜间阅览特权。晚上十一点,偌大的阅览室只剩下她一人,头顶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她正对着一本清代县志发愁,关键几页竟然被虫蛀得无法辨认。
“需要帮忙吗?”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晚照吓了一跳,转身看见一位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的老者。他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式眼镜,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
“我看你在这里徘徊好几天了。”老人说,“是在找光绪年间那场水灾的记录吧?”
晚照惊讶地点点头。
“第三排书架,最底层,有一本《河防纪要》,应该对你有帮助。”老人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晚照将信将疑地找到那本书,果然发现了关键资料。她欣喜若狂,想要感谢老人,却发现阅览室空无一人。
接下来的几天,老人总会适时出现,指点她找到需要的书籍。晚照渐渐习惯了这种帮助,甚至开始期待他的出现。
直到一周后,她偶然翻到一本图书馆旧值班日志。1978年3月15日的那页,记录着一条简短的消息:
“今日整理古籍,发现张明远教授生前捐赠的一批手稿。张教授於上月逝世,享年六十二岁,终生未婚,将所有藏书捐赠本校。”
旁边附着一张黑白照片——正是那位帮助她的老人。
晚照手一抖,日志掉在地上。她突然意识到,每次老人出现时,周围的灯都会轻微闪烁;他从不直接触碰书籍;而且,他走路完全没有声音。
那天晚上,她战战兢兢地回到阅览室。果然,老人又出现了。
“您...您到底是谁?”晚照鼓起勇气问道。
老人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歉意的微笑:“看来你发现了。对不起,吓到你了。”
他告诉晚照,他原是历史系的教授,死后舍不得这些藏书,魂魄便留在了这里。
“我不是恶灵,只是放心不下这些书。”老人的身影在灯光下有些透明,“看到还有年轻人真心热爱历史,我就忍不住想帮忙。”
晚照心中的恐惧渐渐被同情取代。她继续接受老人的指导,论文进展神速。
直到有一天,她在教授捐赠的手稿中发现了一本奇怪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
“魂魄依附书籍太久,需得寻一替身,方可重入轮回。切记,不可逾七七四十九日。”
晚照猛地抬头,发现老人正站在不远处看着她,眼神复杂。她突然意识到,今天正好是她认识老人的第四十九天。
“时间到了。”老人的声音不再温和,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急切。
灯光开始剧烈闪烁,书架上千万本书籍无风自动,哗哗作响。晚照想要逃跑,却发现门不知何时已经锁死。
“对不起,”老人的身影时隐时现,“我等待太久了...”
晚照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扼住了她的喉咙。绝望中,她瞥见桌上那本日记,用尽最后力气撕下那页纸,大声念出背面的一行小字:
“明远兄,轮回自有天道,强求终是徒劳。——友 陈守一”
老人发出一声痛苦的哀嚎,后退几步:“守一...你连这都算到了...”
他的身影渐渐淡去,最后看了一眼满架图书,化作一缕青烟消失了。
灯光恢复正常,书籍也安静下来。晚照瘫坐在地,大口喘气。
从此,她再也没见过那位老人。但每当她在古籍阅览室熬夜到很晚,总会感觉有一道关切的目光注视着她,仿佛在提醒她:该回去了,夜深了,有些东西该休息了。
而她论文的致谢部分,默默多了一行字:“感谢匿名指引者的无私帮助,愿知识与安宁常伴。”
喜欢不正经的出马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正经的出马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