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向远处一座利用水锤进行锻压的工坊,“只需数名精熟匠师轮班值守,操控模具,掌握火候,便可支撑其运转不休,人力耗费已大大缩减。当下真正卡住我等脖子的,首尾两端也——乃熟铁板锻打初成,二为刀刃最终之精磨开锋。”
他的手指沉稳地指向河道旁不远处一座格外巨大、仅有几根粗木柱子撑着厚实茅草顶的敞棚工坊。
棚内水锤落地之声格外沉闷震撼,即便隔着数十步,脚下的碎石地面也隐隐传来与之共鸣的微微颤动。
“陛下请看,”罗晓宁声调沉下,“刀刃打磨开锋,全凭匠师个人之经验、眼力与腕力。手执刀胚,一刀一刀在砂石或铁轮上往复精磨,非有十年经验以上者难以为继,费时费力,良品率又难控。目前实无有效水力机构或他法能替代此等繁琐工序,唯赖人手积累。”
他停顿一下,眉头不易察觉地蹙起,“至于那熟铁板材的整备……陛下指点引入水力锻锤辅助粗锻,效率确是大为提升。”
“但要将那大块粗砺如磐石的生铁,反复锻打延展至厚薄均匀、尺寸合规的平板,水力巨锤也只能完成最初狂暴的‘粗形’锻打。”
“后续那精细的平整去渣、修补瑕疵、使其通体匀称,仍需大批经验老道的匠工挥舞铁锤,一锤接一锤,凭经验和眼力进行手工精修打磨。人力之耗,依旧如填渊壑!”
罗晓宁的声音里透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无奈,那如山的熟铁板工作量似乎也沉甸甸压在了他的肩头。
“上次陛下巡视,曾点拨过一绝妙奇思,”罗晓宁话锋倏然一转,眼神中重新点燃了如同发现金矿的精光,“令兵器研究司全力试制一种‘水力轧辊机’。”
“陛下言道此物可用两个巨大的、相对转动的钢铁辊轮,将炽红的熟铁板置于其间滚动压制,可同时处理数块,且使之厚薄均一如同刀裁!臣已从司内、城内各大坊中抽调顶尖大匠共二十七人,日夜不停钻研此道。如今……已做出一个粗陋可运转的原样机台!”
他声音振奋起来,但随之又显凝重,“只是……棘手之处甚多。那轧辊材质的强度远远不足,极易在高热重压下变形甚至崩裂,如同泥捏之物;水力传动的稳定性不足,压制出的铁板忽厚忽薄,波浪起伏。”
“再者,如何将长长的、灼热通红的铁板顺畅送入辊轮之间,又如何使之压制后顺畅脱离,亦是个令人夜不能寐的大麻烦。”
“那些大匠们……已然数日不眠不休,正在全力改进,只盼能寻得一线曙光。”
罗晓宁眼中闪烁着强烈的期待和一种看到未来的兴奋,仿佛已经穿透眼前的困难迷雾:“据为首那几位掌案大匠日夜演算推敲,此机若真能功成……其效用足以震古烁今!”
“不仅熟铁板材产量将成倍翻升,为兵作坊这迫在眉睫的材料瓶颈注入一口活气,更妙者——正如陛下当初所言,此机若成,必可稍作改动便用于压制铜钱、银元,乃至金饼!倘若如此,户部刘晏尚书麾下的铸币司所费工本料钱,必将大幅削减,于国库,于万民,皆为大利!”
裴徽微微颔首,坚毅的唇边牵起一丝认同的笑意。
他停下脚步,伫立在石坝边缘,目光投向水渠中奔腾不息、裹挟泥沙的水流,那褐黄的激流仿佛冲刷着他脑海中奔腾的技术构想图景。
那些旋转的辊轮、精准传动的水力结构、通红的板材……它们能否在这水流的驱动下诞生、完善?
大唐精兵的装备能否借此更上一层楼?
良久,他才从凝思的深水中浮出,转过头,语气转为一种战场决策才有的凝重:“战刀产量,眼下三处战事用度,倒也勉强支应,尚能应付一阵。然朕观近几场与吐蕃、契丹之野战,思虑再三,意欲革新步军操典与战场阵型布列之根本。将来……”
他语气顿挫,每个字都重若千钧,“朕欲让军中大半披甲步卒,换装长柄丈二铁枪!”
罗晓宁心头猛地一跳,如同战鼓擂响,立刻低下头颅,屏息凝神,专注得如同聆听神谕。
裴徽的声音沉稳如磐石,却饱含一种穿透千军万马的锐气:“铁枪阵列,拒马封堵冲击最是坚固;结步战坚阵,对抗精锐骑兵集群冲锋之时,其硬撼阻挡之效,远胜十人九盾之法;更兼刺击之时,专破厚重铠甲,尤胜刀劈斧斫之效。此一寸长,便是一寸不可逾越之地利,步战无上之重器!”
他手臂在空中重重一劈,仿佛劈开敌军盾阵,带起一股无形的铁血杀伐之风。
罗晓宁心潮澎湃,然而一个巨大的阴影却瞬间压过了这份激动。
他眉头不由自主地深深锁紧,如同一道深深的沟壑。
谨慎的言辞在唇齿间斟酌片刻才徐徐送出:“陛下圣明烛照,铁枪之利,臣……深以为然,无可质疑。”
他喉结滑动了一下,声音更显沉重,“只是……这铁枪打造,尤以枪尖为性命所系。其形制、重心之精准、锋利开锋之要求,比之制式横刀,高出足有十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