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的手记写得极为详细。
许多事他没有亲临现场,但他一直跟在陆知白身边,可以得到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朱元璋飞快地翻阅,仔细看了倭国风土人情、军队情况,还有几次战斗的记录。
虽然他不全相信这份记录,但也能看出很多东西。
明军的实力之强,让他心中也有些欢喜。
一想到先前日本国王那封国书,朱元璋不禁冷哼一声。
先前那般狂妄,战败之后不一样要俯首称臣?
他们国王被称为天皇,哪怕叫玉皇大帝,也一样是要臣服的。
至于倭国先前几十年间的政治斗争,朱元璋不是特别关心,但心中却警惕。
其他朝廷的灭亡,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当朱元璋看到占领了平安京之后,心中便没有多少期待了。
然而这时,一行行文字跳入他的眼帘,使他连忙睁大双眼,将纸张凑近灯火,以手指点,仔细读着。
“建设明皇恩寺?供奉咱的画像,供他们朝拜……”
朱元璋眼眸微眯,心中有一丝震动。
这个战后处理方案,别说唐胜宗诧异,就连朱元璋也有些意外。
事情还可以这样办?
既符合倭国的社会风俗,又可以持续稳定地宣扬大明的国威!
高丽、安南等藩属国对大明表示忠心,通常有朝贡、请求册封、使用大明年号、学习文化制度等方式。
但专门建设寺庙并供奉画像,定期参拜,这还是头一回。
朱元璋不禁思考起来,这样做是否有什么弊端?
又或者,能否在其他藩属国因地制宜地推广?
朱元璋略加思索——
倭国既然如此懂事,建设寺庙也是花费不菲,那么宗主国自然要给一些赏赐。
如此你来我往,感情就会加深。
被周边的藩属国得知,他们或许会担心大明给倭国额外的好处。
若是他们为此争宠,倒是朱元璋乐意看到的。
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顾虑了。
但明军这次出征,居然推动了倭国的南北统一,这是何其大的功劳?
朱元璋觉得李文忠说的对,“小人畏威而不怀德”。
要是建起此寺,倭人能够感念大明的恩情,少一些倭寇扰边,那便也值了……
……
凌晨三四点,晨星还没有完全消散。
朱元璋已经起床了。
他背负双手,在宫中漫步,不久,就来到了三个家伙跪的地方。
凌晨,正是人睡的最熟的时候。
三人也都是东倒西歪,姿势各异地睡着。
朱元璋溜达到陆知白边上。
陆知白蜷着身子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朱元璋默默地凝视着他。
这家伙提议建设寺庙,朱元璋是越想越觉得满意。
考虑这般周到深远,真不像一个年轻人。
这也是为何在诸多小辈中朱元璋对陆知白格外关注。
就是因为他做事的时候,常常会考虑到皇帝的脸面和利益。
人又长得好,说话又好听。
谁能不偏心呢?
但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又觉得这家伙可恶,恃宠而骄!
竟敢撺掇两个亲王违背就藩的命令,私自跑去他国。
那两个儿子也是傻,让你去你就去啊?
肯定是打着法不责众的主意。
老朱越想越是牙痒。
就算有功劳,也不能没有规矩,其他人如果有样学样,那国家乱成什么样了?
幸而此事他极力找补,没有不相干的人知道抗命之事。
两个王爷虽名义就藩,却又去了倭国,也可以解释成战术。
虚晃一枪,行不行?要你管。
但是。
自家关起门来,肯定是要罚的。
至于赏赐,以后再说吧……
于是朱元璋不再管这三个熊孩子,让他们接着跪,他还要回去批奏疏呢。
等到天蒙蒙亮,也下了早朝。
陆知白跪在地上,慢慢舒展筋骨,愁眉苦脸。
这日子,路易十六没有头啊,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幸好他穿了毛衣,夜里倒也不算太冷。
正想着,一墙之隔的地方,突然传来了脚步声。
紧接着是朱标的声音:
“父皇,他们几个年少顽劣,在外奔波也吃了不少苦头,现在肯定知道错了,还请您宽恕他们……”
陆知白赶紧直起身子,正襟危跪。
只听朱元璋哼哼了两声,也不说话。
朱标的声音渐渐近了,求情道:
“驸马身子骨弱,这样跪着也不是办法……”
朱元璋终于开了口,哼道:
“他哪里弱啦?弱能上倭国跑一个来回?”
朱标一时也无话可说了。
紧跟着,两人从门口经过。
陆知白回头,正对上朱标无奈的目光。
朱标悄悄冲他点了下头,意思他不要担心。
又过了一阵子。
有宫人过来通传,可以不用跪啦,去给皇后娘娘请安吧。
陆知白如蒙大赦,在宫人的搀扶下爬起来。
转角就碰到了朱橚,不久又看到朱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