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正是金秋时节,阳光洒在大地上,一片金黄。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一架崭新的飞机完成了总装。
这架飞机静静地停放在一个特殊的机库中,仿佛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的外表呈现出一种暗灰色调,没有任何明显的标识,显得神秘而低调。
与之前的验证机相比,这架飞机的造型更加流畅,线条简洁而优雅。它的机身几乎看不到任何突出物,仿佛是一个整体,没有丝毫的突兀。就连座舱盖也与机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没有一丝缝隙,让人不禁感叹其工艺的精湛。
杨峥第一次看到实机时,足足站在原地三分钟没有说话。
“这就是...龙?”最后他喃喃自语。
赵卫国点头:“我们叫它‘威龙’。来吧,带你熟悉一下座舱。”
座舱内几乎没有传统仪表,全是大型全景显示器。操纵杆是侧杆设计,简洁得令人难以置信。
“大部分操作由智能系统自动完成,”赵卫国介绍道,“你只需要告诉它你的意图。”
杨峥坐上驾驶座,感受着从未有过的舒适贴合:“什么时候首飞?”
“下个月底。在这之前,你需要完成模拟器训练和系统熟悉。”
———
模拟器训练让杨峥大开眼界。
这架飞机的性能超乎想象:巡航速度可达3.5马赫,升限米,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一只小鸟;配备的量子雷达能识别500公里外的目标,光电系统甚至能看清对面飞机驾驶舱内的仪表。
更惊人的是它的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它不仅能够预测飞行状态,还能分析战场形势提出建议,几乎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副驾驶。
经过两周高强度的模拟训练,杨峥已经能够熟练驾驭这头“威龙”。首飞日期定在11月11日。
———
首飞前夜,杨峥难以入眠。他走出宿舍,发现赵卫国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敲开门,赵总工程师正在对着一堆图纸发呆。
“总师,还没休息?”
赵卫国抬头,眼中布满血丝:“最后检查一遍飞控代码。坐。”
杨峥坐下后,赵卫国忽然问:“紧张吗?”
“有点。”杨峥老实承认,“这毕竟不是普通飞机。”
赵卫国长叹一声:“知道我压力多大吗?这是直接跳过四代、五代、六代的跨越!如果成功,我们将创造历史;如果失败...”
“不会失败的。”杨峥语气坚定,“我飞过那么多飞机,从没遇到过如此完美的气动设计和飞控系统。它几乎是为飞行而生的。”
赵卫国苦笑:“希望如此。”
两人沉默片刻,杨峥突然问:“总师,您觉得那个曾子轩到底是什么人?”
赵卫国摇头:“不知道,也不该问。重要的是他带来的技术是真实的。”
1994年11月11日,清晨,成都某试飞基地。
警戒级别提到最高,整个基地封锁。观礼台上站着十几个人,都是项目核心成员和张将军等高级将领。曾子轩也在其中,穿着不合身的军大衣,神情复杂。
跑道尽头,威龙静静等待。在晨光中,它流线型的机身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
杨峥穿着新型抗荷服,走向飞机。地勤人员帮他登上舷梯,进入座舱。
“各系统最后检查。”耳机里传来塔台指令。
杨峥逐一检查系统:“航电正常。”“飞控正常。”“发动机正常。”...
“允许启动。”
杨峥按下启动钮。发动机发出低沉平稳的轰鸣,与以往任何发动机声音都不同。
“塔台,请求滑出。”
“允许滑出。”
威龙缓缓滑向跑道,动作轻盈得不像一架战斗机。
在跑道起点停稳后,杨峥深吸一口气:“塔台,请求起飞。”
“允许起飞。祝你好运,威龙一号。”
杨峥推油门到底。发动机爆发出惊人推力,将他紧紧压在座椅上。加速度远超他飞过的任何飞机!
仅仅八秒后,飞机已经达到起飞速度。杨峥轻拉操纵杆,机头上扬,然后...
威龙几乎垂直跃入天空,起落架收入机身的轻微震动刚刚传来,高度表已经显示100米。
观礼台上爆发出惊叹声。张将军紧紧握着栏杆,指节发白。
空中,杨峥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推背感。飞机响应灵敏得惊人,几乎与他心意相通。
“威龙一号,感觉如何?”塔台问。
“完美!”杨峥难掩兴奋,“申请进行基础机动测试。”
“批准。”
杨峥先做了几个简单转弯,然后是一个横滚。飞机反应精准得令人难以置信。
“申请进行高速通场。”
“批准。”
杨峥压下机头,加速到1.5马赫。飞机如银色闪电般掠过观礼台,引起的音爆如雷鸣般滚过。
但就在这时,警报突然响起!
“发动机喘振!推力下降!”杨峥立即报告。
观礼台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赵卫国抓起话筒:“改平,保持高度!检查参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山乡轶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山乡轶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