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轩流连在坊市之间。每一间店铺他都要进去瞧一瞧,仔细观察各个店铺出售的不同种类的修真资源,了解其价值。碰到一些确实心动的东西,他会和店主讨价还价,觉得价格合适时就会买下来。
逛了一圈,他的乾坤袋中多了一沓空白符纸、一支符笔、一些上好的朱砂和几瓶妖兽精血。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玩意。
这坊市中卖的符纸有许多不同种类。低端的符纸是用一些特殊的树皮或竹子捣碎用秘法加工而成的。这类低端的符纸都比曾子轩以前在市俗中买的黄裱纸要强上不少。无论是纸张的坚韧性还是平整程度都远超市俗间的黄裱纸一大截。高级一些的符纸则是用妖兽皮精制而成。根据妖兽等级高低,这类符纸价格也相应不同。曾子轩买了一百张低端植物纤维符纸和一百张纸等妖兽皮制成的符纸。店主要了他三块下品灵石。其中植物纤维纸一下品灵石,妖兽皮符纸两下品灵石。曾子轩看向曲大师,见他没有异议,爽快的付了款。
曾子轩发现坊市中的成品符箓售价都很高。低等的平安符就要卖一下品灵石三张。一些攻击性符箓,如火球符、水箭符则是两张一下品灵石。这么美丽的价格让曾子轩有点咋舌。据老板说,因为符箓的成符率太低了。就以平安符为例,画一百张能成符的就只有四五张而已。这让曾子轩有点觉得不可思议。他平时画符,成符率可没这么低!他画十张符,一般只废掉一两张,成符率在八成以上。
找了个无人的角落,曾子轩问曲大师这是怎么回事。曲大师轻飘飘的一句:“世界上有几个你这样的妖孽?别人苦苦修炼一辈子,都半截身子快埋入黄土了还在练气期。你倒好,吊儿郎当的,十几岁就到了筑基期!”曾子轩仔细一回忆,在坊市间碰到的修真者真还没几个年轻的,大部分都胡子一大把了。
曾子轩瞬间就觉得成堆的灵石在向自己招手了。曲大师好像是明白他心思似的。他郑重地说:“你最好别想着大量出售符箓这条路子!”
曾子轩不解的望着他。曲大师只好耐心地为他讲解。曾子轩所在地区古称梅山区。修真界称这一地区的修真者为“梅山派”。其道家文化渊源可追溯至远古的蚩尤苗裔时期。梅山道教既传承了远古苗裔的巫蛊之术,也继承吸收了该地区的武术流派。开始时,梅山派走的是炼体流派。后来在不断的发展中又吸收“正一道教”、佛家、儒家的先进思想和修炼法门,才形成炼体、炼气兼具,精于符箓、咒语,崇尚自然的修炼体系。其内部又分为了不同的派系。有的派系长于炼体,有的长于符箓,有的长于咒术,有的长于与自然沟通。
曲大师所在的道观,其原名乃是“都天观”。这座道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宋神宗时期,那时候,它刚刚破土动工,便已注定要成为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圣地。
道观的首代观主玄元子,乃是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道家高人。他对于道家的五术——山、医、命、相、卜,都有着极深的造诣,可谓是登峰造极。在他的悉心经营下,道观刚刚建成不久,便已经香火鼎盛,信众成群。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座道观历经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改建。然而,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它始终坚守着道家的传统和信仰,从未断绝过传承。一代又一代的道士们在这里修行、传道,将道家的智慧和精神传递下去。
新朝建立后,百废俱兴,道观也迎来了新发展。可是,在众所周知的那段时期,举国上下都经历了一场浩劫。在那个特殊年代,“打、砸、抢”成风,“破四旧”风盛行。一小撮人假借革命的名义大肆为所欲为。
即便跳出红尘,“都天观”也未能幸免。一群小年轻手持“红宝书”,口中喊着口号,来到道观。他们将所有道士召集起来,对他们宣传革命理论,要将这些道士们重新改造。在此过程中,道观的扁额被“红小兵”砸了。这些革命小将还想将藏书楼中的书籍都烧掉;将道观中供奉的神像诸如三清真人、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张天师等都砸掉。道士们阻止不了这群热情高涨的革命小将。因为修真界有规定,不得对不懂道法的尘俗之人使用道法。亏得一些山下的一些老人们及时赶到。在他们的极力阻挡之下,才使得道观免于浩劫。而有的道家流派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那段荒唐岁月,他们的山门被砸、藏书被焚、门人被批斗、容身之处被摧毁。有许多流派因此而传承中断。
曲大师告诉曾子轩,浩劫结束后,为了振兴道教,梅山地区的各个道门流派都同气连枝,互为倚仗。如他们这些传承未曾断绝的门派,家底殷实,不需要为修炼资源发愁。可有的流派因为种种原因,断了传承,后继者只能靠自己的能力挣修炼资源了。他们有的靠卖符箓、炼器、制药赚些灵石,有一部分靠采摘药物赚取灵石,还有的靠猎杀妖兽赚取灵石。其生活之艰难困顿,那是可想而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山乡轶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山乡轶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