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天明一路来到茔城,随行的张世泽点了三炷香。
陆天明没有跪拜之意,负手站在茔城高台,皱眉看着远处西岸山顶的流贼。
张世泽陪他张望片刻,正逢太阳在西侧,十分刺眼,犹豫劝说,“大洪山驱贼至少落后一天,上位还是到钟祥城休息吧。”
陆天明收回目光,淡淡开口,“这里是皇陵,朱明还未亡国,帝系陵墓被破坏,皇帝有什么反应?”
张世泽眉毛一挑,内心叹息,咱就知道,你只带一人,是为了说‘皇家’的事。
再次犹豫片刻,张世泽才答道,“皇帝没什么反应,大概麻木了。”
“朝廷为何也没有反应呢?”
张世泽一愣,陆天明又说道,“就算朝廷也没有反应,为何读书人也没有反应呢?为何朱明的孝子贤孙们集体闭嘴了呢?”
场面再次沉默片刻,张世泽才说道,“大概天下都明白了,朱明要亡国了。”
“那你想想,为何朱聿键近在咫尺,也没有反应呢?”
“唐藩与显陵隔好几代…”
“狗屁不是!”陆天明打断他,嗤笑一声,“世人终究接受现实,朱姓在回归百家,天下熙熙,兴衰起落,家家都一样。我自己没有修祖坟,菁菁倒是热衷修陵,把陆家的祖坟搞得越来越大,若非我拦着,大概要圈地修墙了。”
张世泽摸摸鼻子,嗡嗡说道,“光宗耀祖嘛,应该的。”
“光宗耀祖的方式多了,修陵是最蠢的一种,无端打扰祖宗安宁,还给祖宗招惹祸害。”
“咳!”张世泽轻咳一声,摆正态度,“这是必要的体面,给天下所看。”
“那倒也是,西域很多人活着活着连姓氏都没了,不知祖宗从何而来,所以没有文明传承,把别人的文化借来借去,导致整个族群成为浮萍,他们现在还没有消失,得感谢中原文明的保守,若我们与欧罗巴一样的习性,西域那些游牧族群,就是两强之间的蝼蚁,早变成了齑粉。”
张世泽趁机换了个话题,“恭贺上位大捷,西域未来形势如何?”
“西域没什么可言,除了杀,还是杀,就像现在,只不过陆某在西域是收拢部族,在中原是杀自己的部族,杀戮,是为了进步,真操蛋的人世。”
张世泽真没听明白这句话,“何…何意?”
“刮骨疗伤呐,人世间的野心家,就像头发里的虱子,一天不梳,三天不洗,五天不烫,一月不剪,就他妈生卵了。”
这话透露出来的杀意太重,张世泽无法接茬,“……”
陆天明突然迈步,边走边说道,“我来这里看一眼,只是为了以后不让人盗墓,保护和摧毁都没必要,平常心看待即可。”
张世泽连忙跟上,“上位所言极是,属下还想找亲卫问问西域风情…”
陆天明脚下一顿,扭头看着他,“你想去?”
“不!”张世泽斩钉截铁,“属下不想。”
“其实你应该去看看,族群与族群,民族与部族,这之间的差异,需要人类研究几千年。太祖驱逐鞑虏,恢复汉家江山,成为史册英雄,但那些鞑虏现在很多是自己人,大明九边有百万鞑靼人,比草原部族加起来还多,京城有五个鞑靼人勋贵,还是大明贵族,读书人从未骂过他们蛮夷,天下自然而然认同他们是本族人,你想过为什么吗?”
“他们的祖辈忠于大明,当然是自己人,读书当然不会骂大义之人。”
“没错,这就是区别。中原从不歧视蛮夷,天下百姓也能顺利接受蛮夷变为自己人,但老祖宗却反复强调蛮夷有别。外人听起来似乎自我矛盾,咱们自己人只要读过书,却个个深知其中三味,有意思吧?”
“族群是个认同,是否汉人不重要。”
“哈哈哈~”陆天明大笑,“是啊,民族是个认同,三皇五帝夏商周,汉隋唐宋元明,历朝历代,这个族那个族都不重要,不过是个习俗之别,价值观认同最重要。
西域一行,我才明白,西方没有民族,只有部族,导致他们永远永远无法形成大一统国家。
南北朝道士顾欢的《夷夏论》曰: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云于翦落之徒全是胡人,国有旧风,法不可变。
他说,当时中原的年青男女,族群身份没有彻底改变,不戴帽子敞开双腿,头发剃光打扮成胡人,国家有传统风俗礼仪,宗法礼仪不能随便改变。
《夷夏论》震动了当时的儒、释、道三家,华夷之辨两千年,浅薄者往往理解为汉族居于中原,是天朝上国,而周边种族落后,是蛮族、化外之民。
这种理解属实有点肤浅,但带来一个附属好处,那就是无与伦比的民族自信,我们从不害怕文明层次的敌人,因为历史早已证明,华夏不可战胜。
由此我们自然可以接受不同部族成为同一个民族,会有牢不可破的大一统传承。
民族,自然带来了民本,进而成为民主。
民为本,君为轻,我们已经民本两千年,西方却连部族都没搞明白,他们缺少两次真正的文明变革,缺少一群思想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锦衣黑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锦衣黑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