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驶入河北遵化境内时,窗外的景色从黄土高原的苍凉,变成了华北平原的开阔。田地里的麦苗刚冒出嫩绿的芽,在春风里轻轻摇晃,远处的燕山山脉像一道淡灰色的屏障,横卧在天际线上。林浩扒着车窗,指着远处的山峦:“听说清东陵就藏在燕山的余脉里,慈禧墓的‘普陀峪定东陵’是里面最豪华的一座,光陪葬品就值几亿两白银!”
老烟枪把钢铲靠在座位旁,掏出烟锅却没点燃——火车上不让抽烟,他只能摩挲着烟杆解馋:“慈禧墓我早有耳闻,当年孙殿英盗墓时,用炸药炸开了墓门,里面的宝贝被洗劫一空,但据说还有些没被发现的暗格,藏着‘翡翠白菜’和‘珊瑚树’。而且那墓里的机关没被完全破坏,‘流沙层’和‘毒气室’还在,咱们得带够防毒面具和木板,木板能铺在流沙上,防止陷进去。”
瞎子指尖搭在盲杖顶端,忽然开口:“《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清东陵的风水是‘前有照,后有靠’,慈禧墓背靠昌瑞山,前临西大河,聚气又聚财。但墓里的‘阴气’重,当年孙殿英盗墓时惊扰了亡灵,现在里面可能有‘阴煞’,得带些‘艾草绳’,点燃后能驱散阴气。”
我们在遵化市区找了家客栈,放下行李就去清东陵附近踩点。远远望去,陵区里的红墙黄瓦在绿树间若隐若现,神道两侧的石象生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威严地矗立着。守陵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慈禧墓的地宫入口在明楼后面,但现在被文物局封锁了,只能看到地面的建筑。
“封锁了正好,说明地宫没被完全开发,里面的暗格说不定还在,”林薇拿出从古籍里复印的《慈禧墓地宫图》,指着上面的标记,“图上显示,地宫有‘隧道券’‘石门券’‘金券’三个部分,暗格藏在金券的墙壁里,得找到‘万字纹’的墙砖才能打开。”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边采购装备,一边找当地老人打听消息。在客栈附近的小饭馆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叫“老顾”的退休守陵人,他头发花白,手里总攥着个搪瓷缸,喝着散装白酒。听说我们要找慈禧墓的暗格,他先是警惕地打量我们,后来知道我们是为了保护文物,才松了口:“慈禧墓的地宫下面有‘积水坑’,常年积着水,又冷又脏,得带潜水服。而且那积水里有‘尸蟞’,是当年陪葬的宫女尸体变的,被咬一口就会红肿流脓,得用‘雄黄膏’涂在身上。”
老顾还告诉我们,文物局封锁的只是正门,陵区后面有一条废弃的“运料道”,是当年修建地宫时用来运输石材的,能直接通到隧道券的侧面。我们谢过老顾,给他留了些钱,他却摆手拒绝:“我不是为了钱,就是不想让里面的宝贝再被盗墓贼拿走,你们要是找到了,一定要交给国家。”
出发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林浩从户外用品店买了四套轻便潜水服和两台抽水机;老烟枪找铁匠铺打了四把“撬棍”,能撬开墙砖;我和林薇则买了几十米长的艾草绳和十几块木板,还从药店买了一大罐雄黄膏。
当天夜里,我们背着装备,借着月光绕到清东陵的后山。运料道的入口被一堆乱石堵住,我们用钢铲和撬棍清理了半个多小时,才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里飘出一股潮湿的霉味,夹杂着淡淡的腐臭味,林浩掏出强光手电照进去,能看到一条向下延伸的石阶,石阶上长满了青苔。
“快把雄黄膏涂在身上!”林薇说着,率先往手臂和脚踝涂了厚厚的一层。我们跟着涂好,点燃艾草绳拿在手里,顺着石阶往下走。通道里又窄又矮,得弯腰才能通过,墙壁上的水珠滴在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在寂静的通道里格外刺耳。
走了大概二十分钟,前面突然传来“哗啦”的水声——是积水坑到了。我们打开抽水机,把水管放进水里,机器轰鸣着开始抽水。水位慢慢下降,露出了湿漉漉的青石板地面,石板上果然爬着几只指甲盖大的黑色虫子,正是老顾说的尸蟞。我们赶紧用艾草绳驱赶,尸蟞怕烟,纷纷钻进石板的缝隙里。
抽水机工作了一个小时,积水终于抽干了。我们铺上木板,踩着木板走到隧道券的尽头——一扇巨大的石门挡住了去路,石门上刻着“吉祥八宝”的图案,门楣上写着“光绪元宝”四个大字。
“这是地宫的第一道石门,当年孙殿英用炸药炸的就是这扇门,”林薇指着石门上的裂缝,“但裂缝没通到顶,咱们得用撬棍把它撬开。”老烟枪和林浩各执一根撬棍,插进裂缝里,我和瞎子在后面推,三人一起用力,石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慢慢向里打开。
石门后面是“石门券”,两侧的墙壁上刻着慈禧的“功德碑”,上面的文字大多已经模糊。再往里走,就是地宫的核心——金券。金券的中央放着一具巨大的梓宫,梓宫外面套着一层楠木椁,椁上的金漆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木质纹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