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奔跑了三天三夜的赵率教,赶了三百五十里路,终于赶到三屯营,看着三屯营那高大堡墙上飘荡的大明日月旗,赵率教松了一口气。
不过很可惜,他这口气松的有点早,接下来的事情,就只剩下麻烦了。
“有骑兵过来了,快去通知朱大人。”三屯营城头上,守城的士兵看见突然出现几千骑兵,也是紧张的不行,赶紧派出信号兵去报告守将朱国彦。
“数千骑兵?”守将朱国彦也是吓了一跳。匆忙忙披挂好盔甲,跑上城头朝外看去,果然是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头。
这时却见站在远处的骑兵队伍里跑出一骑,来到城下大喊:“城上的官兵听者,我们是镇守永平镇的关宁骑兵,奉旨前往遵化支援,路过此地,请求入城休整。”
永平守军,朱国彦重重的松了一口气,朝城下大喊:“你们将军是谁,可有蓟辽总督府调令?”
城外叫门的士兵听了一愣,随即回答:“我们将军是赵率教,我们是奉了圣旨前往遵化支援,只有总督府口令,没有总督府调令。”
朱国彦是一个刻板认死理的人,这种人一根筋不会变通,听闻没有总督府的调令,脸色顿时就变了。
“这位小将,回去告诉你们将军,本将军没有收到总督府协调令,你等又没有总督府调令,恕本将军不敢开城。”
见关城不同意开门,叫门的小兵没办法,只好调头跑回去告诉赵率教。
赵率教听闻三屯营守将没有见到总督府调令不同意开城门,只好带着几名亲兵亲自前往协调。
“朱国彦将军,本将赵率教,你可认识?”
朱国彦看看城下站子的那位老将,果然是赵率教没错,可那又如何,没有调令就不可能进城。
“对不起了,赵将军,下官是认得你。但认识归认识,军纪是军纪,没有总督府调令,下官不敢放你入城。”
赵率教解释道:“朱将军,因为事态紧急,本将军只是收到了总督府下达的,支援遵化的口令和皇上的圣旨,并未来得及领取调令。
为了赶时间,我们连续跑了三天三夜,现在已经是饥渴难耐,人困马乏,还望朱将军通融通融,让我们入城休整半日。”
“不行,没有调令,你们不可能入城。”
“朱将军,虽说我们没有总督府的调令,但我们有皇上的勤王圣旨,你可以查看。”
朱国彦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不带考虑的直接就拒绝:“赵将军,不是本将军要为难你,皇帝调动军队,也要通过总督府才行,未经总督府走程序,就算是皇上,也无权直接调动军队。”
“朱将军,现在形势紧急,你就不能通融通融。”
朱国彦摇头:“不能,这是朝廷的法度,我朱国彦不敢违背。
再说了,大敌当前,你手里没有总督府调令,本将军哪里知道,你是不是已经降了敌人,是来诈城的。”
听对方说自己是来诈城的,赵率教气到吐血,差点想破口大骂,可眼前的形势对自己不利,还是要强制忍着。
“朱将军,不同意我们进入城休整那就算了,我们已经跑了三天,人困马乏的。
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吃喝,让我们在城下休整半日。”
既然不让入城,那给点吃喝总是可以吧。
没想到朱国彦一听,找自己要吃的,自己的粮食还不够吃的,哪有多余的给你们?
还想在城下休整,这怎么可能?你几千人马在我城墙之下驻扎,我心里哪能安稳得了,这绝对是不行的。
“赵将军,不是下官不相信你,你等数千人马,没有调令在我三屯营城外驻扎,这会引起城内的百姓恐慌。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下官劝你们还是速速的离开为好。”
赵率教没法只能又退一步:“朱将军,即便不让我们再此休整,你多少给我们一些吃喝,让我们缓缓总可以吧。”
朱国彦生气了,对着赵率教吼道:“吃喝没有,赶紧走,再在这里耽误,莫怪本将不客气乱箭伺候。”
“朱将军……”
“还不走?弓箭手准备。”
赵率教还想再说些什么,墙头上已经有几支箭矢射下,扎入战马前的泥土里。
看来对方是来真的,再耽误下去估计会产生冲突,赵率教知道自己是进不了城了。
从三屯营到遵化县城还有近五十里路程,看来只能咬咬牙继续往遵化赶,也许能赶在女真人之前到达遵化。
赵率教叹息一声,只能绕城而过,赶往遵化。
(这里说个题外话,朱国彦明知道赵率教率领的就是明军,也知道他是要去增援遵化,可还是不让他进入三屯营休整,这么做有错吗?
从军规上来说,朱国彦没错,他自己就是一个刻板僵化,不会变通,死守军规的人。
几千人的一支军队,没有调令擅自行动,按军规等同于造反。
只要是一个严格遵守军规的将军,任谁也不可能让你进入军营休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