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精彩的是夜袭阳苴哶城。阳苴哶城是南诏的重要军事据点,防御坚固。高骈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趁着夜色发动突袭。他们利用夜色的掩护,巧妙地避开了南诏军队的巡逻,突入城中。城内南诏军队仓促应战,混乱不堪。高骈率领军队迅速攻占了阳苴哶城,这一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唐朝军队的士气,也对南诏军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2.1.3 战后制度改良:设清溪关都督府加强防御
战后,高骈并没有满足于暂时的胜利,而是着眼于长远,对西川的防御制度进行了改良。他设立了清溪关都督府,负责加强对西川边境地区的防御。清溪关是西川地区的重要关隘,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通过设立都督府,高骈能够集中指挥附近的军事力量,提高防御效率。
都督府的设立,不仅加强了唐朝在西川边境的军事防御力量,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高骈在清溪关地区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当地农业、商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联系和交流。这为唐朝在西川地区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2.2 南诏求和时期策略争议(868年遣返王嵯巅质子事件评价)
868年,在唐朝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南诏内部出现了矛盾,其统治者开始寻求与唐朝和谈。为了表示诚意,南诏将质子王嵯巅遣返。然而,对于是否接纳王嵯巅以及如何处理与南诏的关系,唐朝朝廷内部出现了争议。
一部分官员认为应该接纳王嵯巅,以示唐朝的大度和诚意,同时也为和平谈判创造条件。持这种观点的官员觉得,南诏此时处于弱势,接纳质子并进行和平谈判,可以避免进一步的战争,让边境地区恢复稳定。
另一部分官员则对南诏的诚意表示怀疑,认为南诏此举只是缓兵之计,不能轻易放松警惕。他们担心接纳质子后,南诏会利用这段时间积蓄力量,再次发动进攻。
高骈在这场争议中,主张对南诏保持警惕,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和平谈判的可能性。他建议对王嵯巅进行严格的监管,观察南诏的态度和行动。如果南诏真心求和,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协议;如果南诏仍有异心,则应该继续加强防御,做好战斗准备。
最终,唐朝朝廷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接纳了王嵯巅,但同时也保持着对南诏的警惕。这一决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唐朝与南诏之间的紧张关系,为边境地区赢得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2.3 安南经略得失(864 - 868年经略安南的民生政策与军事威慑并行措施)
安南地区(今越南北部)在唐末也面临着南诏的威胁。864年,高骈被任命为安南都护,负责经略安南地区。在安南期间,高骈采取了民生政策与军事威慑并行的措施。
在民生政策方面,高骈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提高农业产量。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保障了商业贸易的顺利进行。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安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在军事方面,高骈加强了安南地区的军事防御。他修建城墙、堡垒,训练军队,提高了当地的军事防御能力。同时,他还对南诏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威慑,多次发起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打击南诏的嚣张气焰。通过这些军事行动,高骈有效地遏制了南诏对安南地区的侵略,维护了安南地区的稳定。
然而,高骈在安南的经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当地的财政负担。此外,他对当地的民族问题处理得不够完善,可能引发了一些民族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骈在安南的经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两度靖难:关键转折期的抉择
3.1 黄巢起事初期应对(乾符五年878年镇压冤句起义军)
878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领导的起义军以冤句为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唐朝朝廷为镇压起义,任命高骈为镇海军节度使,负责镇压冤句起义军。
高骈在接到任命后,迅速组织军队,向冤句进发。他凭借自己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对起义军发起了多次攻击。在与起义军的战斗中,高骈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战术。他利用起义军缺乏正规训练和武器装备的弱点,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多次击败起义军。
然而,高骈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他对起义军采取了过度的屠杀政策,导致许多无辜百姓丧生。这种做法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强烈不满,也对高骈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高骈在军队管理和后勤保障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军队纪律松懈,部分士兵在作战过程中出现了临阵脱逃的现象,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后勤保障方面,由于物资供应不足,士兵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这也影响了士兵们的战斗积极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中国古今名人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中国古今名人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中国古今名人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