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养子后,安禄山在唐朝军界开始崭露头角。他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能够参与到更重要的军事行动中。张守珪不仅在军事上对他进行指导,还在政治上为他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张守珪的麾下,安禄山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和政治权谋。他深入研究古代兵法,将其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战斗中;他观察政治局势,学习如何与朝廷官员打交道,如何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
权力扩张与阴谋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禄山的野心逐渐膨胀。他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一名将领,而是渴望拥有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采用了各种阴谋诡计来扩张权力。
在军事方面,他虚报战功,夸大自己在战斗中的功绩。每次战斗结束后,他都会刻意夸大敌人的兵力,缩小自己的损失,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战功。他把这些虚假的战功上报给朝廷,得到了朝廷的赏赐和晋升。同时,他还贿赂上司,通过与一些朝廷官员的勾结,打通关系,为自己的晋升铺平道路。
在与朝廷官员和地方势力的交往中,他利用胡汉语言优势和商业资源,巧妙地拉拢各方势力。他通过贸易为一些官员提供珍贵物品,与地方势力结成利益联盟。在处理与朝廷官员和地方势力的关系时,他善于运用权谋手段,分化瓦解对手,壮大自己的势力。他还逐步扩充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将一些忠心于他的将领和士兵聚集在自己身边。这些亲信不仅掌握着军事权力,还为他搜集情报,成为他在政治斗争和军事行动中的得力助手。
三、 叛乱准备
政治局势分析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内部的政治腐败、党派斗争以及军事制度改革的弊端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府兵制的瓦解使得唐朝的军事力量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府兵不再承担军事任务,而募兵制下的士兵与将领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隐患。
朝廷内部的党派斗争也十分激烈。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铲除异己,打击了朝中一批正直的官员。杨国忠上台后,与李林甫争权夺利,两人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他们为了争夺朝廷的控制权,不惜勾结地方势力,破坏朝廷的稳定局面。
在边疆地区,节度使的权力过大,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安禄山作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握着大量的军队和资源。他利用朝廷内部的矛盾,看到了唐朝统治的薄弱环节。他认为朝廷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已经无法有效地控制边疆地区。这种政治局势为他发动叛乱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军事准备
为了发动叛乱,安禄山在范阳地区秘密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准备。他积极扩充军队数量,招募了大量的士兵。这些士兵中既有胡人,也有汉人。他还加强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素质。他聘请了一些有经验的军事将领,为士兵们传授先进的战术和战略。
在武器装备方面,他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精良的武器。他还储备了大量的军粮和物资,以确保叛军在战争中的物资供应。安禄山还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网络,对朝廷和周边地区的军事部署了如指掌。他派遣间谍深入唐朝的都城长安和其他重要城市,搜集朝廷的政治、军事情报。同时,他也密切关注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动向,防止他们对自己发动进攻。
与唐朝军队的对抗
在叛乱之前,安禄山的叛军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实力。他率领叛军多次与唐朝军队发生冲突。在与唐朝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交锋中,安禄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安禄山在战争中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战术。他时而采用正面进攻,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与唐军展开正面较量;时而采用迂回包抄,从敌人的侧翼或后方发动突然袭击。他还善于利用地形和气候条件,给唐军制造困难。例如,在一次战斗中,他利用山林作为掩护,隐藏自己的军队,等唐军进入山林后,突然发动进攻,将唐军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唐朝军队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的领导下,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他们在战斗中逐渐摸索出了叛军的战术特点,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唐朝军队还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对叛军进行合围,试图一举歼灭叛军。双方的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建立伪政权
随着叛军的不断胜利,安禄山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他在洛阳建立了大燕政权,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他建立伪政权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他想要通过称帝来稳定叛军内部,给叛军士兵和将领们一种心理上的鼓舞,让他们更加忠诚于自己。另一方面,他也试图在政治上与唐朝分庭抗礼,向天下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政权,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阵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古今名人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中国古今名人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