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嬴政新政策的提出,更是践行到了这次的战争,所以大军所经过的所有城池从开始的惶恐和憎恨,到了后来的期盼和埋怨。
埋怨什么呢?埋怨嬴政的大军来的太慢,埋怨嬴政没有在他们的城池把军需一次性全部采购完毕。
这可能就是老人常说的升米恩,斗米仇吧?哎,人性!
可是不管他们怎么埋怨,嬴政就是收到消息也没有让他们如愿,只是路过的城池采购到下一个城池所需物资。这样一是为了把恩惠尽可能的公平,二是减轻大军的运输负担。
因为嬴政的政策,大军路过的 范围内立马传出了太子仁德,对于黔首秋毫无犯的说法。
当这个传言传到咸阳附近,加上这几年嬴政没事就出城游玩...啊呸!出城惩治贪官污吏,嬴政的威望不知不觉已经在大秦形成。
之前本来还想着看嬴政笑话的朝臣,没有想到这大军还没到地方跟敌军交战,就先给他们来了一下。
可是那些不安分的世家也是有办法应对,说是这样有损朝廷不利于大军的长期交战。
当然传言只是在私下里传播,并不敢在朝堂上堂而皇之的说出来,毕竟老鼠永远都是待在黑暗中的。
这些朝臣的流言并没有阻挡嬴政的脚步,因为他知道前线的情况。
这一次赵国卷土重来,定是要一雪前耻的,准备的充不充分嬴政不知道,可是复仇之心肯定是十分高涨。
而前线现在 一是没有名将镇守,而是没有足够的大军,那些留守的军队虽然也可以收拾身经百战,可是六年没有征战,只是一个问题。
军队长周处在和平的环境之下,就是同一批人,整个军队的战斗力都是呈直线下降趋势的,这时几千年来祖先们们用生命验证出来的。
而且现在兵力不足,边关一直在防备赵国,驻守重军,可是也就是十几万人,这些人也不是挣扎在一处,上党是主要防守区域,兵力大概在六七万,可是周边的小城也不是既没有驻军,一两千到一两万不等。
可是兵力分散驻守,在和平时期问题不大,现在大战随时可能爆发,那么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兵力就很重要。
有人说,一两千人,四五千人的不多,可是这样的城镇兵力加起来也差不多将近十万啊。
这年头征兵不难,可以说只要你能给出三餐伙食,那么真的是应者云集。
可是经过战场的老兵和新兵在战场上就是两个概念。
嬴政并没有等待大军,他带着亲卫的六率直接就直扑上党,只是留下部分亲信负责大军粮草筹措。
当担现在看来这都不是问题,毕竟他没有要求朝廷的粮草,而是直接在各地收购,朝廷应该给的粮草的,他只是当做后援。
前世小说看太多了,他不知道历史上嬴政是怎么做到的,可是这一世,他不敢相信这些文臣武将,只是给与有限的信任。
路过栎阳的时候,他把还在那里的臧克也一并征用了,当然还有他的万千戍卫军。
这些嬴稷留下的资源,经过他们父子六年的观察,还是肯定了嬴稷的眼光。
只是还是一部分被踢出了出去,或者说,只要还在大秦,他们这辈子最好的结果就是熬资历了。
这中间很明显偏向于儒家的王绾就是一个,这辈子最好的结果就是在无人可用的时候稳定一下朝堂了。
可是也只是暂时的而已,只要找到一个替代品,那么王绾的政治生涯也就基本宣告结束。
武将是最不让人放心的,现在嬴政最放心的的就是那些二代和白起,其次才是蒙敖和王翦。
王翦太聪明了,可能他并没有不臣之心,可是很多事情做的太过明显,这在嬴政眼里就是落在了下乘。
比如让他兼职咸阳城防军的时候,如果不是嬴子楚特意点出,他之前也基本没有去巡查过,更没哟去过城防军大营一次。
这样可能在一些平庸的君王眼中是不争权的表现,可是在在咸阳明显有着一股暗流涌动的时候还是整天闲赋在家,在嬴政看来就是政治嗅觉太差,或者说心里对于嬴政父子多少还是不满的。
现在嬴政没有时间去操心这个事情,有时间嬴政有信心把王翦调理到自己想要的模样。
嬴政到达上当的时候,这里的守军校尉竟然很是激动,嬴政显然没有很是在意。
经过几天的劳累,嬴政也很是疲惫。
虽然常年习练武艺,而且经常骑马出去,可是也没有像这样一连几天骑马的情况,就是马匹经过嬴政的改良,马鞍,马镫都已经在军中普及,可是屁股也是受不了啊。
所以,嬴政在进入大帐之后就匆匆睡下。
只是,门口一个守卫却是白了一下眼睛,嘟囔了一句:脏死了。
第二天,嬴政醒来还是感觉腰酸背疼,实在提不起一点精神,可是他知道自己提前来的目的。
为了稳住战士们的情绪,他不惜以身犯险跟白起吵了一架,如果只是过来睡觉,那就太不值得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大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的大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