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感言部分了,似乎也不需要什么文笔可言,就随便瞎聊聊吧。
谢谢你愿意往下看我的碎碎念。
写小说这件事是我蓄谋已久,却也是临时起意。
想去做这件事,闷头就去做了,所以第一本小说碰了一鼻子灰。
在第一本的时候,哪怕多一条评论也能让我欣喜一整天,我珍惜着自己的每一位读者,就算日更一两万还是一身的牛劲。
虽然整本书凉到不能再凉,但是我很庆幸还有几位读者陪我一路走下来,给了我积极的反馈,让我确信,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写小说这件事。
所以,我写了第二本。
幸运的是,比起第一本,现在的这本有过一小段时间的高光时刻,读者们铺天盖地的“喜欢”落脚在我小说的每一个角落。
我每一天都乐此不疲的去给读者评论点赞,一点一点的收集着大家的“喜欢”,并一次一次的为读者“读懂”我笔下的角色而动容。
那些长篇的评论我会一遍一遍的去读,甚至于在过去很久后会再翻回去,再为读者言论的赤忱而感动一遍又一遍。
我会在圈子里将每一个读者创作的画保存进自己的相册,而这些都成为了我跟家人朋友炫耀的资本,是我坚持写小说的精神动力。
当然,收获“喜欢”的同时也会遇到不喜欢,一些偏激和执拗的言论也会为我带来负面情绪。
我本身是个很玻璃心的人,所以数不清多少次的因为这些评论而陷进自我怀疑的漩涡里。
尤其是在阅读量骤降,评论越来越少,数据越来越差的时候,我总是会问自己,“我真的适合写小说吗”?
我一向故作无所谓的自嘲,自己给自己的小说定义,说就是一本套路、狗血、无厘头、没有任何深度的小说。
但是在收获“狗血”、“套路”这些评论标签时,我还是会陷入焦虑,焦虑我写的东西原来真的只是狗血套路这件事。
负面情绪的评论大概有一半都是源自于余浅这个角色,初期的时候我大篇幅的去描写了余浅和陶萱这一对,被骂的后面几百张都不敢再让他们的名字出现。
我看到很多人问,“为什么她不反抗”,“为什么她不能逃走靠自己”,“说到底她不就是放不下养父母能给她提供的生活”,“她明明知道陶萱是一个花心的人,却还想让人家为她改变”,“她自己过的不幸,她就以为别人都像她一样不幸吗”,“她到底在清高什么”,“只会在陶萱面前窝里横,在别人面前就这么懦弱”。
我想替余浅辩解,可是我却发现自己无力辩驳,我试图用余浅接受的是“道德绑架式教育”这件事来解释,但却只是无用功。
甚至于这些言论影响着我,让我觉得是我表达的不够好,还是这个角色本身真的就是败笔?
可是一直到故事已经走向终章,我兴起去看余浅那段篇幅的评论,我看到了一个读者将余浅比作困顿在木桩前的小象,即便小象长大了,也无法摆脱那个木桩。
我突然想明白了。
可能是我表达不够明确,也可能是我角色塑造的不够成功,所以大家看不懂余浅的孤立无援,又或者看到了但是只是觉得她矫情不自救。
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能在我生涩的笔墨下读懂这个矛盾的角色,并用他们的文字让我知道有人可以与我共鸣。
有人是可以读懂的,对我而言就已经足够了。
可能很多人都发现了,我的每一个角色都不完美,而这些不完美都成了被吐槽的点,可是我却还是固执己见的去给角色粘惹不合时宜的槽点。
因为我始终觉得角色有不完美之处,才更加像一个活生生的人。
就像陶志,他在初期垂涎余浅的美色,余浅要住进隔壁房间,陶志本身已经允诺龚城住进那个房间,却还是食言。
这个剧情被很多人诟病,有人说他舔狗,有人说他不诚信。
这段剧情每多一条负面评论,我都会点开编辑页面,纠结一次我要不要去改剧情。
这种时候我总是问我自己,我究竟想要塑造一个怎么样的主角?
最终的思考结果都是退出编辑页面。
因为我站在陶志的角度去看,直男的他遇到余浅这个心仪的女生,而龚城则是一个于自己无关紧要甚至是需要被自己欺负的纸片人。
自己饰演的角色本就是“渣男反派”,所以“失信”于龚城这件事,既能为自己喜欢余浅助力,又能刷龚城的分值,两全其美。
所以陶志这个行为在他固有的渣男人设中似乎只是一个不值一提的事情,甚至于更加能稳固渣男形象。
陶志初期虽然表面嘻嘻哈哈,但是实际上一直是冷淡的,他始终高高在上的如一个看客姿态,将所有人看作纸片人,在这之后有一个漫长的心态演变过程,最终这些纸片人成了自己所珍惜的人。
龚城一样不完美,一开始陶志这个作者给龚城的设定就是不完美的、需要被救赎的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无良系统逼我在小黑屋前疯狂试探》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无良系统逼我在小黑屋前疯狂试探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无良系统逼我在小黑屋前疯狂试探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