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由检提到的几名内阁成员当中,胡文霆只对其中的成基命、周延儒、温体仁三人有些印象,史书中对成基命的评价是“性情宽厚,处理政事识大体,顾大局,颇为时人称道。”
而周延儒、温体仁两人在史书中基本上是作为反面人物存在的。史书中对这两个人是这样描述的:
“周延儒在位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使用各种手段。他利用东厂的权力,打压异己,陷害忠良。他还勾结外敌,出卖国家利益,换取个人荣华富贵。”
“温体仁在任上不去解决内忧外患,而是搞党争、内耗。他之后的内阁大臣也学习了他套路,让官场风气乌烟瘴气,致使大明迅速走向灭亡。”
但胡文霆知道,在很多时候史书上的一些记载,都包含了记录者个人的好恶因素在内,因此也不能完全相信其中的一些说法。
于是胡文霆决定仍然使用启发式的教育模式,先听听朱由检对这几个人的看法,然后再根据情况对他作出相应的指导。
于是胡文霆向朱由检开口问道:“对成基命、周延儒、温体仁这三人,你是怎么看的?”
听到胡文霆直接点出这三个人的名字,朱由检下意识的就反问了一句:“老师,史书上是怎么评价这三个人,您直接告诉我答案,然后我直接按照史书上对他们的评价来决定他们的去留不就得了,何必再费脑子在这里商量来商量去的。”
胡文霆瞪了朱由检一眼之后,严肃的说道:“史书也是人写的,你怎么知道写史书的这个人,不会在史书中掺杂进个人的好恶成份。
如果我不经过调查研究,就轻易的完全相信他们的说法,说不定到时候不仅不能帮上你,而且还可能让大明的局势更加糟糕。
好了,别啰嗦了,赶快先说说你自己对这几个人的看法,然后我再结合史书,对他们作出一个综合的判断。”
朱由检想了一下之后开口说道:“成基命这个人就是一个老好人,做事永远都是不紧不慢的,还跟朕说什么施政当缓,用老师您的话说,等他的政策推开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在当下这个岌岌可危的乱局之中,他显然是无法担当起首辅重任的,所以朕准备放弃他。
而周延儒和温体仁这两个人,都比较能领会朕的意图,也比较会说话,尤其是温体仁这个人,他不像其它官员一样,会拉帮结派,总是以一名孤臣的形象存在,这点是让朕最满意的。”
朱由检说完这一段话之后,就用期待的目光看向胡文霆,等待他对自己的判断进行评判。
胡文霆微微一笑之后,开口淡淡的说道:“陛下,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也来说一说,后世一些史书上对你的评价。”
朱由检马上兴奋的说道:“好的,老师,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您尽管直说就是了,朕真的很想知道自己在人们心目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胡文霆微笑着慢悠悠的说道:“先说好的方面啊,后世对你好的评价是:勤政爱民、生活俭朴。
这一点通过我自己最近的亲眼所见,证明史书上的记载完全属实。这也说明,陛下你在人品方面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朱由检紧接着追问道:“那不好的方面有哪些呢,老师您赶快说吧,您这样说话会急死人的。”
胡文霆依然是微笑着说道:“你刚才的表现,就是你最大的毛病之一,这不是我说的啊,是史书上就这么记载的,嘿嘿,现在我也相信了史书上的记载非常准确,一点也没有冤枉你。”
朱由检听了胡文霆的话之后,顿时愣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两眼呆呆的望着胡文霆。胡文霆就接着说道:
“就是你遇事容易急躁,一点也沉不住气。因此有的史书上就说你这个皇帝生性多疑,对谁都不是完全信任,还有就是生性残暴,视人命如草芥,杀起手下的大臣来,一点也有含糊。
说你容易急躁、沉不住气,我相信。但要说你生性多疑和残暴,我是持非常怀疑的态度,因为据我的亲身感受,皇帝你对我还有王公公不是挺信任的嘛。
所以说,就以你为例子,也能证明后世史书上的一些记载,不全是真实的。他们连你这个皇帝都敢瞎写,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此时的朱由检已经完全没有了一名帝王的高高在上和威严,而更接近一名年轻的学子,他听了胡文霆话之后,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老师,您该不是为了安慰我,而拣好听的说吧?”
胡文霆瞪了朱由检一眼之后说道:“别人可能因为怕你杀他或者想从你那里得到一些好处,不敢对你讲真话,只能拼命的去逢迎你这个皇帝。
而对于我,你应该最清楚了,我是巴不得你派人一刀砍了我,说不定就可以把我送回去了。因此,我根本没必要拍你这个皇帝的马屁,我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
不是我吹牛,在目前的整个大明里,也就我一个人说的话最客观,最值得相信的,因为我对大明并没有任何利益方面的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