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慢着!"
就在兵部署衙外局势一触即发的时候,街道中终是响起了有些气急败坏的呼喝声。
放眼望去,只见得一名瞧上去约莫六十余岁,身着绯袍的官员在诸多吏员兵丁的簇拥下,大步迈出了署衙,眼神不满的盯着街道上的"不速之客"。
"来者何人,竟敢在兵部署衙外喧哗生事?!"
尽管内心身材早已清楚眼前军将以及其身旁内侍的身份,但官至南京兵部尚书的高第仍是故作惊怒的训斥道。
这也就是在天启朝,否则即便眼前的内侍号称"代天巡狩",但也轮不到在他这位正二品的高官面前拿乔。
更别提这些来势汹汹的军将们了。
"咱家是何人,高大人真的不清楚吗?"尽管与眼前的绯袍官员乃是初次见面,但魏忠贤早在京师的时候,便看过这些南京官员的画像,一眼便辨认出了眼前文官的身份。
"哼,纵然是守备太监,恐怕也没有纵兵行凶,强闯兵部署衙的权利吧。"
眼神晦暗片刻,南京兵部尚书高第便不阴不阳的嘲弄道,却没有再继续明知故问,核查眼前众人的身份。
"高大人,天子有旨,请即刻召南京军营游击以上的将校来署衙议事。"没有在意身旁内侍和眼前高官的"嘴仗",闷声不语多时的黄得功翻身下马,从怀中摸出一枚足以印证身份的堪合之后,便是面无表情的催促道。
嗯?
闻听天子居然如此迫不及待的便要对南京军营动手,南京兵部尚书高第心中便是咯噔一声,但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兹事体大,还请诸位随本官入衙门详谈。"
言罢,这绯袍高官便是自顾自的往身后的兵部署衙而去,黄得功等人见状稍作沉吟之后,也是跟在高第身后,在街道两侧各式各样眼神的注视下,昂首迈入兵部署衙。
...
...
"此乃陛下旨意,还请高大人过目。"
才刚刚行至官厅之中,黄得功便从身旁亲兵手中接过一路上被小心保管的圣旨,将其递到了南京兵部尚书高第的手中。
依着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此前的调查,眼前的高官早在万历十七年便进士及第,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中长期在地方上任职,取得了不菲的政绩。
后因在"萨尔浒之战"中与东林党人存在巨大的意见分歧,故此被明升暗降排挤出了权力中枢,就任南京兵部尚书一职。
从这个方面考虑,眼前的高官应该不至于与南京本地的士绅豪商们有太多牵连的才是。
"黄将军,南京军营护持南直隶,节制兵马十万有余,关系实在重大呐.."
在黄得功的催促下,南京兵部尚书高第一边翻阅着手中"圣旨",一边神色凝重的应付道。
如今天子率领重兵坐镇淮安府,眼前的军将又要召集南京军营将校议事,明摆着是打算兴师问罪了。
但这牵扯到南京六省稳定的南京军营,可不是那些名存实亡的漕军可以相提并论的呐。
更何况,自己手中的这封"圣旨",并未经过兵部,内阁批复,至多也就是一封代表着天子意志的"中旨"。
通常情况下,似这等未经批复的"中旨",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们通常都可以视而不见,甚至主动上书驳斥。
一些"争名逐利"的士林官员,还会将"抗旨不尊"视为某些荣耀。
而他虽然不屑于此,但也要考虑到这封旨意对于南京军营的影响,否则极有可能导致那些做贼心虚的将校们引起哗变呐。
"高大人,咱家魏忠贤,奉天子旨意就任南京守备太监,掌护卫南京,兼辖孝陵神宫监之职,应当是有召见南京军营将校的权利吧?"
见眼前的文官面露迟疑之色,面容阴沉的老太监魏忠贤便是适时出声,并暗道多亏了天子有先见之明,将他擢升为南京守备太监,并与黄得功这位天子心腹于半路汇合,共临南京。
否则无论是他,亦或者黄得功只身一人,都不见得能够"逼迫"眼前的文官服软。
"魏公公乃南京守备太监,自是有这个权利.."
因为知晓了黄得功等人的来意,南京兵部尚书高第也不似最初那般锋芒毕露,说起话来也是客气许多。
这南京守备太监一职,本就是朝廷有感于南京守备权柄过甚,故此专门用于掣肘的监察之职。
因为通常都是内官担任,这守备太监的地位甚至还在南京守备之上,自然也有权过问南京军营之事。
呼。
沉默片刻,回想起眼前二人的身份,以及前不久刚刚黯然离职的南京户部尚书,高第在长叹了一口气之后,终是心事忡忡的说道:"魏公公,黄将军怕是有所不知.."
"近些时日,魏国公徐宏基终日待在城外军营之中,并以查验兵册,拨付军饷为由,禁止任何人随便出入。"
"本官只怕,天子的这道旨意,根本进不去军营呐。"
此话一出,官厅内的气氛顿时一职,黄得功和魏忠贤的脸上均是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色,随即阴冷的目光便不由自主看向窗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