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一,阴。
昨日夜半三更之后,随着愈发呼啸的秋风,淮安府城终是迎来了一场瓢泼大雨,将满是污浊的街道冲刷的一干二净,也抹去了空气中各式各样的情绪杂念。
尽管此时天色尚未完全大亮,位于城中的漕运总督署衙依旧人满为患,几乎彻夜未眠的大小官员踩在湿漉漉的地砖之上,忍不住的交头接耳。
本应在紫禁城中坐镇的天子突然在登莱水师的簇拥下驾临淮安府,其目的必然是为了整饬积弊多年的漕运,以及作为朝廷赋税重要来源之一的";盐政";。
相比较被漕军将校牢牢把持了两百余年,外人难以染指的";漕运";,这关系到整个大明军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盐政";,方才是他们这些淮安官员趋之若鹜的";灰色收入";。
故此,尽管天气颇有些微凉,空中也在飘着若有若无的蒙蒙细雨,但在场的官员却无人在意,只是目不转睛的打量着站在队伍首位的文官。
而这位瞧上去约莫五六十岁,眉眼间难掩疲惫之色的文官正是在前不久刚刚官复原职,奉命整饬两淮盐政的袁世振。
没有在意耳畔旁窸窸窣窣的议论声,袁世振微微躬着身子,右手时不时便摸向被小心搁置于怀中的奏本,默默等待着朱由校的召见。
";袁大人..";
半晌,在诸多官员的哗然声中,署衙官厅紧闭多时的木门被缓缓推开,少监曹化淳在各式各样的眼神注视下,嘴角含笑的行至袁世振身前,规规矩矩的拱手道:";陛下命您觐见..";
昨日朱由校率军赶至淮安府城的时候,太阳已然西沉,故此朱由校在官厅中过问了有关于";漕运";的相应事宜之后,便因舟车劳顿提前休息,并未有时间详细过问";盐政";。
";遵旨。";
闻言,思绪纷飞多时的袁世振赶忙收敛了心神,朝着眼前的内侍匆匆拱手之后,便在身后诸多官员复杂的眼神中,缓缓迈入了总督署衙的官厅。
...
...
";臣,两淮盐运使,叩见陛下。";
";吾皇,圣躬金安。";
才刚刚迈入光线有些昏暗的官厅,心中忐忑不已的袁世振便规规矩矩的跪倒在地,朝着案牍后似是刚刚于睡梦中清醒,神情仍有些恍惚的年轻天子行礼,不敢有半点马虎。
自家人知自家事。
他虽然早在万历末年便曾奉命整饬两淮盐政,并取得了不菲的政绩,受到了万历皇帝的嘉奖和倚重,但他终究";出身";不足。
他既不是出自这江南水乡的高门大户,祖上也无人是那仕途青云的高官显贵,在朝中可谓是没有半点根基。
现如今,他虽是如愿";官复原职";,但实在不似昨日在天子面前侃侃而谈的漕运总督李养正,以及户部尚书毕自严那等";简在帝心";,说起话来必须要小心谨慎。
";爱卿免礼平身吧。";
";赐座。";
短暂的沉默过后,年轻天子清冷的声音便在袁世振的耳畔旁悠悠响起,此时这偌大的官厅中除了袁世振之外,早些时候被允准觐见的漕运总督李养正以及户部尚书毕自严已然正襟危坐。
";谢陛下。";
郑重其事的行礼过后,突感内心压力倍增的老臣掸了掸身上的雨渍之后,方才小心翼翼的落座,并等待着朱由校的问询。
";朕在京师的时候,便曾听闻爱卿整饬盐政有功,短短数年间便为我大明增添了数百万两的进项,实乃国之干臣。";
";近些时日,毕卿家详细为朕介绍了爱卿在这两淮推行的纲盐法,朕方才知晓了爱卿的丰功伟绩。";
只片刻的功夫,朱由校清冷的声音便是再度于幽静的官厅中响起,但其脸上的困顿和茫然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溢于言表的赞赏和惊叹。
自通州登船,并沿着运河至淮安府的这一路上,他通过查阅文书典籍,以及身旁户部尚书毕自严的讲解,终于明白了眼前老臣在淮安府推行的";纲盐法";为何能够在短短数年间便令大明收获了数百万两的进项。
也清楚了袁世振为何有如此斐然的政绩傍身,依然落了个黯然致仕的下场。
如今大明的盐政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其内部存在的积弊顽疾丝毫不亚于";漕运";,而造成此等局面的原因,除了官商勾结,导致私盐泛滥之外,便是曾经如大明宝钞一般,肆意滥发的";盐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