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十八年到了之后,沿海的紧张氛围越发浓厚……
倭国在万历十八年的二月份,好似已经准备好了大举入侵朝鲜的准备。
而此时朝鲜的李成梁准备好了,这一次跟另外一个时空中完全不一样,辽东的明军并没有大举进入朝鲜支援的打算。
朝鲜人要独自完成他们自己的历史使命,不能一挨打,就喊爸爸。
只是在戚金的调配下,调遣了两千余名辽东铁骑与宁国公麾下听令,也是充当护卫亲兵。
这些辽东铁骑的父辈大多数都是跟着李成梁在蒙古厮杀过的。
现在又到了老帅的身边,临行之际,各家的父辈都是不断叮嘱,千万不要给自己丢人。
而李成梁也早就开始了对于朝鲜的全面备战。
巨济岛,釜山等众多重要位置,都部署了重兵防守,李成梁拟定的战略就是,在沿海一线就与倭寇分个高下。
丰臣秀吉想象中的战场是汉阳王都,甚至是辽东沈阳……
但李成梁想要的主战场,却是釜山,巨济岛,这些海疆附近的地形,朝鲜三军早就摸得清清楚楚。
而李成梁也不愧为见过大世面的人,仿佛倭国的大举入侵,不算什么大事,一开始便把自己的前线指挥部搬到了釜山来。
当然,李成梁这一举可不是破釜沉舟,在内陆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军力部署。
巨济岛有超过万名精锐,一万多名随从军。
釜山更是部署朝鲜军主力三万余人,以及所有的战船,随时得到调动……
至于李成梁为何敢将大部分主力部署在东南,是因为山东水师,以及卫所军队承担了大明朝与朝鲜内海的防务,即便有小规模的倭寇从西南登上朝鲜本土。
李成梁在本土上的部署,也能让登陆的倭寇吃上一壶……
铅灰色的天幕低垂,仿佛随时要压向翻滚着白沫的墨绿色海面。
凛冽的东北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呼啸着掠过海面,卷起冰冷的浪花,拍打在船舷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这片位于朝鲜庆尚道巨济岛与倭国对马岛之间的海域,此刻正酝酿着一场即将撕裂宁静的风暴。
倭国庞大的远征先锋舰队,如同一条臃肿而凶戾的恶蛟,正艰难地破开波涛,向着朝鲜海岸线蠕动。
这是是九鬼嘉隆引以为傲的精锐水军。六艘战船,以及二十五艘运兵船组成的前锋船队,以巨大的安宅船“日向丸”为核心,两侧护卫着灵活的关船,破浪前行。
船帆被海风鼓胀,绘着各家大名狰狞家纹的旗帜猎猎作响。
甲板上,身披具足、手持长矛和铁炮的倭国水军士卒,脸上混杂着对未知战场的紧张和对“建功立业”的狂热期待。
九鬼嘉隆的心腹家臣、先锋副将松下义弘站在“日向丸”高大的船楼上,手按刀柄,目光阴沉地扫视着前方雾气弥漫的海域。
“义弘大人,前方就是巨济岛了!”一名了望手指着左舷远方隐约可见的陆地轮廓喊道,“按计划,我军将在此清理航道,建立滩头据点,接应后续大军登陆!”
岛津义弘点点头,嘴角扯出一丝狞笑:“好!打起精神!朝鲜水师?哼,真是是一群驾着澡盆子的渔民!我们不足数里便到了他们的岛上,竟然还未发现迎战的战船。”
“传令各船,保持阵型,全速前进!发现敌船,无需请示,立刻击沉!”
然而,他话音未落,异变陡生……
“右舷!发现敌船!数量…数量极多!”另一侧了望突然发出凄厉的尖叫,声音因极度震惊而扭曲!
“后面……”
“左侧……”
“不是澡盆,都是大船……”
松下义弘的轻蔑尚未消散,薄雾中那片“移动森林”的轮廓已骤然清晰!
那不是幻影,而是实实在在、杀气腾腾的战舰集群!
数十艘朝鲜战船,以令人窒息的压迫感破雾而出,瞬间填满了倭国先锋舰队右舷的视野……
而左侧,后面,亦有数艘。
“敌袭!全舰战斗准备!”松下义弘的嘶吼带着变调的惊惶,瞬间被淹没在海风与骤然响起的低沉号角声中……
朝鲜舰队旗舰“忠武号”上,朝鲜水师统制使元均面色冷峻,但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他身边,并肩而立着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年约四旬开外的明朝将领。
此人一身玄色鱼鳞甲,外罩绯色战袍,腰间悬着御赐的雁翎刀,正是山东水师调任朝鲜助防的水师参将——徐铁麟。
而巨济岛的防务,大军指挥权并不在水师统制使元均的手上,而是在徐铁麟手上。
当然,这一点元均是求之不得,要不是徐将军要求,他甚至都不会登上忠武号上随大军出海……
徐铁麟,登州世袭军户出身,自幼习武,熟读兵书,青年时随父辈在辽东与女真、蒙古诸部作战,屡立战功,尤擅火器运用……万历初年,曾在东南沿海参与清剿残余倭寇及海盗,积累了丰富的水战经验……后调任登莱水师,负责海防,期间接触并精通大明新式火炮的使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