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 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
〖人体穴位配伍〗配列缺穴治颈项强痛。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循小肠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疏散内热。
天容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常用的腧穴之一,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腱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干的颈上神经节。主治五官病症,头痛,颈项强痛。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功能作用:传递水湿。
解剖: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腱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干的颈上神经节。
配伍:配鱼际、少商主治咽喉肿痛;
配听宫、中渚主治耳鸣、耳聋。
颧髎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权髎,别名兑骨。位于目外眦之下,颧骨凹陷处。现代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等病症,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功能作用:祛风消肿。
解剖: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 ;有面横动、静脉分支 ;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配伍:配翳风、合谷主治面痛、齿痛 ;
配肝俞、太冲主治面肌痉挛。
听宫穴是手、足少阳和手太阳三经之会,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3支的耳颞神经。主治耳疾、齿痛。操作方法为张口,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回收地部经水导入体内。
解剖: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3支的耳颞神经。
配伍:配翳风、外关主治耳鸣、耳聋;
配颊车、合谷主治牙关不利、齿痛。
喜欢热疗养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热疗养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