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顺留守衙门。
远在大同的姜镶并没有想到他的前老板崇祯皇帝此时正在算计他。
他原本以为主动投降大顺后,李自成会给他更高的官职作为回报。但他却差点丢了命,山西的军政实权掌握在张天琳手中。
因为李自成拿下大同后委任自己的老乡张天琳担任山西留守,姜镶之前掌握的三万明军全部被打散,他此时已成为光杆司令。
姜镶在历史上没有吴三桂有名,但是他的举动却成了大明、大顺、建奴三方势力气运的转折点。
姜镶,陕西榆林人,是崇祯末年挂镇朔将军印的大同总兵官。
根据《朔州志》的记载,姜镶家族世代为明将,绝对算武备世家,他们打过建奴、战过蒙古、剿过流寇,功勋卓着。
如果说吴三桂、祖大寿家族是辽东的军阀,那么姜氏家族就是山、陕一带的军阀:
姜镶的兄长姜让曾经担任陕西榆林总兵,弟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姜镶本人则是大同镇总兵。他们很多亲族、乡党、故旧都在军中任职。
当李自成正在攻打宁武关的时候,姜镶在大同按兵不动、拒绝支援,同时还公然派人联络李自成。宁武关的周遇吉一死,他立刻在大同投降了李自成。
姜镶的这次投降直接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但李自成觉得姜镶不是什么好鸟,一箭未发、一炮未放就投降,最重要的是,李自成觉得姜氏家族树大根深,不好控制,当场就想斩杀掉姜镶。
李自成的手下张天琳替他求了情,姜镶才捡回来一条命。
后来李自成从山海关败退后,姜镶带领姜让、姜瑄立刻背刺大顺军,就地反水。如果姜镶这次选择忠于李自成,那么建奴不可能快速搞定北方。
再后来他干脆投降了建奴,但多尔衮让阿济格进驻大同,姜镶感觉到了危险,又背刺了建奴。多尔衮派遣了八位王爷、郡王级别的人物领兵打了一年多,姜镶这次打死也不投降了,最后大同粮草断绝,姜氏三兄弟被部下杨振威带兵杀死。
姜镶这辈子三次背叛,每次都没有踩准点,真的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后世评价他,与其三次反水,还不如学周遇吉,始终忠于大明,在大同死磕李自成,左右是个死,还能青史留名。
……
姜镶今天特意来拜见张天琳准备向他告假一段时间。
“恩公,”姜镶向山西留守张天琳施礼道,“在下日前收到家书,舍弟姜瑄病笃,恐怕不久将撒手人寰,在下心如刀绞,想去阳和道探视一番,故此特来向张节度使告假几日。”
张天琳是李自成的老乡,也是当年李自成麾下十八骑之一。他为人忠厚、仗义,上次在闯王手下救了姜镶一命后,对姜镶更是照顾有加。
但另一方面,张天琳也有自己的算盘:
闯王大军离开山西去攻打北京城,要彻底掌控山西,单单靠他张天琳本部这点人马远远不够。无论是弹压以前的明军降兵,还是控制山西当地的明朝官府、士绅,绝对离不开姜家。
“老姜,你我兄弟相称为宜,以后休得叫我恩公,更别叫我节度使!”
“既是令弟姜瑄病重,这个假我准了。阳和道距离大同镇也不远,你即刻收拾出发吧。”
按照明代大同镇军事层级设定,大同镇下设四道九路,姜瑄所在的阳和道即为四道之一。
姜镶脸上感激之色溢于言表,恨不得下跪感谢张天琳。张天琳急忙伸手扶起姜镶。
“令兄姜让还在榆林统兵镇守,我是否派人也通知一声?”张天琳关切地问。
“多谢张兄!今早我已经派家仆赶往榆林了。”
张天琳向后堂大喊道:“张黑脸,把我那匹黄骠马给姜总兵牵过来!”
张黑脸是张天琳的亲兵统领,也是张天琳的结拜弟兄,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家伙。他惊讶道:“张将军,我没听错吧?这可是闯王亲赐的良马!”
姜镶连忙推辞道:“万万不可,这黄骠马乃是闯王赠与张兄的坐骑,在下无功不受禄,怎敢僭越!”
“老姜,不必多言。你我都是好兄弟,一匹马算得了什么。”
“黑脸,就你话多,快去!”
“得令!”张黑脸说完就大步流星出了大堂,去马棚中牵马去了。
张黑脸很快将黄骠马牵到了大堂外。姜镶匆匆别过张天琳,跨马鸡翅而去。
马蹄声渐渐消失在远处,后堂内闪出一个人来,正是张天琳的副手兼结义兄弟柯天相。
“大哥,你就这样放他走了?”柯天相质疑道。
“怎么,二弟你还在怀疑姜镶有二心?”张天琳有点不满了。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姜镶投降后,大顺这边所有人都觉得此人极不可靠。
张黑脸也道:“大哥,我和二哥都觉得姜镶这人城府颇深。千万不要着了他的道。”
“可是他说姜瑄病重,我能不让他过去探视吗?”张天琳反问道。
张天琳伸手分别拍了拍柯天相和张黑脸的肩膀,“我说两位老弟,不要胡思乱想了。他姜镶的命是我从闯王那里救下来的,不可能没有感恩之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