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异常严肃说道:
“王督师,你的态度和决心,朕非常欣赏!”
“但是要打胜仗,大的战略方向敲定后,所有可能的细节必须思考到位。”
崇祯眼睛眨也不眨,紧紧盯着刘希尧,问道:
“平顺伯,你刚归顺朝廷,朕特别想听听你的意见!”
刘希尧常年造反,席卷大半个天下。
论大兵团调动、远距离奔袭,作战经验之丰富,恐怕连吴三桂都不一定比得过。
刘希尧奏道:
“北京城坚炮猛,自古屯兵坚城,久战不利。陛下意欲引李自成大军出城决战的策略,臣以为乃是上策!”
崇祯追问道:“假设你是三军总帅,你如何准备这场大战?”
“臣会从粮草绸缪、严明军纪、准备后手这三个方面着手!”
粮草和军纪是大战前将帅的必备功课,无需多谈。
“后手?如何准备?”崇祯问道,颇感兴趣。
“如果李自成大军没有按照陛下预期抵达山海关,那么就需要准备后手。”
“具体包括,在计划外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决战之地、如何调动友军围剿。”
崇祯点头道:“善!倘若李自成不去山海关,你认为最佳的决战之地在哪里?”
刘希尧摇了摇头,“这个就不太好说,具体需要根据届时的战场态势来决策!”
“很好!”崇祯赞许道,“平顺伯能有这种灵活的头脑,朕就放心了。”
“朕最担心统兵大将脑子一根筋,不知变通。”
“延绥总兵、平顺伯刘希尧听旨!”崇祯提高了语气。
刘希尧立刻跪下。
“此次最终剿灭李自成,盖虎军为正面主力。”
“李自成部一旦离开京师,挥师东进,盖虎军正面迎击!“
“你部的战术目标是:被李自成追杀,败走山海关。”
“你部的战术打法是:从通州运河开始,一路多败少胜、先大胜后小胜、最后不胜!”
王永吉、吴三桂、张伯宗用一种近似于震惊的眼神看着崇祯。
诱敌深入的计策正常人都会想到,没啥好奇怪的。
但作为一国之君,崇祯所处不是深宫、便是庙堂,但用兵思路之清晰,指令之明确,绝不在当世任何名将之下。
最关键的是,对细节的把控隐隐有汉代韩信之风。
韩信号称兵仙,真正的功夫在于战前对所有细节已做好算计。
战争开打以后,所有人只需执行到位就行。
崇祯俯视着刘希尧:
“说一说为什么要多败少胜,朕要评估你对战术的理解程度!”
“回陛下,只有败而无胜,李自成肯定会怀疑是诱敌之计。宋献策、牛金星等人一定能看出来。”
“非常好!”崇祯称赞道。
“你再说说,朕为何要你先大胜后小胜、最后不胜?”
刘希尧稍加思索,说道:
“如果开始不大胜,不打疼李自成,恐怕他最多只会派一员将领尾随追击。决然不会精锐尽出!陛下的战略就要付之东流。”
“但是大胜之后也要给他信心,否则他干脆不追了。所以后续需要用小胜。”
“最后假装不胜,则是给他送上回本和翻盘的赌注,让他一直咬着牙追到山海关!”
崇祯鼓掌称善,补充道:
“ 李自成的德性,打不赢就跑,小胜就缠,大胜就会猛追。”
“这一点你务必利用。”
“平顺伯,此役是剿灭李自成的关键之战!盖虎军责任重大!”
刘希尧道:
“陛下无忧!臣既然决定归属朝廷、忠于陛下,就绝无二心!”
“只是几万人马,人人并非和我一个心思。”
这句话刘希尧本来不想说出来,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告诉陛下。
崇祯道:“平顺伯果然是实诚君子,你不隐瞒这一点,就已经超乎朕的期望了。”
“你部立刻准备两千大旗,旗上写明盖虎军三个大字。我要让李自成随时都能看到这三个字!”
“刘希尧即刻退下,去你军中挑选五百名百户,稍后朕要和他们一起喝酒!”
“大伴你出去安排,置办五十桌酒席。”
王承恩领旨,离开衙署。
衙署内其余众人都不解其意。
不过陛下自从出城以来,行事往往不可以常理揣度。
刘希尧退下后,王永吉跪下道:
“兵法有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陛下方才的战略部署,深得用兵精髓。臣感觉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
不知道怎么地,崇祯虽然知道王永吉这是在拍马屁,但是听起来无比舒服。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句话诚不我欺啊!
吴三桂也跪下道:“玉田两次大胜、再到蓟州大胜,我部关宁军上下,人人都心悦诚服!”
宣府总兵张伯宗跟着崇祯从京师一路杀出来,早就成了崇祯的铁粉。
“陛下,臣蒙陛下超擢提拔,未立寸功。臣叩请陛下分拨任务。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