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才疏学浅,请太玄先生指教。”
叶千秋微微一笑,看着面前的这李斯,敏锐的察觉到了李斯藏在心底的那份野心。
“你既然是荀子高足,那便说一说你本门师学吧。”
李斯闻言,当即开口道:“我师荀子之学,表儒而里法,既尊仁政,又崇法制。就治国而言,与老派法家有别,无疑属于当世新法家。”
“荀学之中法治尚为主干,为本体。”
叶千秋开口考校道:“荀学中法治‘尚’为本体,却是何意?”
李斯道:“据实而论,荀学法治之说,仍渗有三分王道,一分儒政,有以王道仁政御法之意味。”
“李悝、商君等老派正统法家,则唯法是从,法制至上。”
“两相比较,李斯对我师荀学之评判,便是‘法制尚为本体’。”
“不过这只是李斯一家之言,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太玄先生指教。”
叶千秋闻言,微微一笑,道:“你此言,倒也不差。”
“不过,我听闻,你师门内部,似乎也有不同。”
“你师弟韩非,以为荀学不是真法家,连李悝、商君也不是真法家,唯有他韩非之学说,才是千古以来真正的法家。”
“不知你李斯如何认为?”
李斯闻言,不禁有些讶然,道:“先生认得韩非?”
叶千秋微微颔首,笑道:“在新郑时,我与韩非有过交集。”
李斯闻言,点头道:“先生所言,的确不错。”
“韩非一向如此。”
“而且,他的法术势三道,的确是有过人之处。”
“不过,他说商君、李悝等不是真法家,就有些失言了。”
“我师荀子可以说不是真法家。”
“但这世上,也并非只有他韩非才是真法家。”
“李斯认为,我李斯也是法家。”
叶千秋闻言,笑道:“年轻人,就是气盛。”
“不过,年轻人如果不气盛,也就不是年轻人了。”
李斯微微一笑,带了三分谦逊之意。
叶千秋对李斯考校一番之后,李斯与三人敬酒之后,便自己离去。
看着李斯离去的背影。
叶千秋道:“此子来日,定然是秦国朝堂之上的风云人物。”
吕不韦笑道:“英雄所见略同。”
蔡泽却是举起酒爵,道:“今朝雅兴不止。”
“当痛饮!”
吕不韦亦是举起酒爵道:“当痛饮!”
叶千秋举起酒爵,将爵中酒水一饮而尽。
同样的酒,三个人却是喝出了不一样的滋味。
清风拂面而来,叶千秋愈发清醒。
吕不韦和蔡泽却是有些醉了。
……
文信学宫更为太玄学宫一事,在咸阳城还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道家掌门人太玄子,当世唯二的圣贤人物。
太玄学宫的一众学子,皆想瞻仰一番叶千秋的真容。
于是,在和吕不韦、蔡泽相聚痛饮之后的第三日,叶千秋终于入主太玄学宫,并且召集学宫之中的众多士子齐聚一堂,给众士子讲道,也让众士子各舒百家之言。
这一日,风和日丽。
天斟堂之中。
喧哗之声从柳林深处的庭院之中传来。
学宫之中的二百余名士子在今日齐聚一堂,便是为了听太玄学宫新任大祭酒太玄子讲道。
只见那些士子们人各坐在草席之上,个个脸上神色不一。
有人好奇,有人惊诧。
此时,叶千秋还未出现。
只听得一众士子纷纷小声言说道:“太玄先生一统道家天人二宗,被当今秦王誉为三百年来,集道家学问之大成者。”
“也是当今天下,唯一能与荀子相提并论的圣贤人物。”
“如此人物,还是头一次当着天下士子的面讲道。”
“诸位以为今日讲道,将会是怎样的盛况?”
“昔日,荀子游历天下列国,与各家坦诚磋商,争鸣论战,相互打磨,入秦之时,亦有高论。”
“今日,太玄子于学宫讲道,我等之福。”
还有人道:“听闻太玄先生已经成仙,虽然已经是百岁高龄,但依旧是如同翩翩少年一般,冰胎玉质,姿容无双。”
有人急忙道:“那岂不是长生不老?”
那人回道:“长生未必是真的,但不老应该是真的。”
就在众人纷纷议论之时,身着黑衣的李斯坐在一群士子当中,却是一言不发。
他的脑海之中还在回想着关于太玄子的一切。
前几日,匆匆一瞥。
太玄子已经在他的心里给他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
不单单是因为太玄子的姿容如同少年一般。
更关键的是,太玄子考校他之时,给了他一种奇怪的感觉。
那种感觉只有在面对他的老师荀子之时,才会生出。
太玄子那双充满了智慧的眼睛,让李斯感觉到,这世上可能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太玄子看不穿的。
太玄子,一个浑身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人物。
道家真仙入了世俗,还成为了秦国的护国法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诸天一道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诸天一道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