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当然在看......
由于“博士”与“魔界人”本质属于同一存在,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如同同一个人佩戴不同“面具”,只是其“思维能力”模组是寄存于面具之中的外置插件。
蓝羽作出的选择本质上对“它”而言并无差异,若强行类比,更像是游戏角色的转职选项。
博士能够更精妙地雕琢授予契约对象的权柄,并提供详尽的能力使用说明;
而魔界人赋予的契约能力“规则”就相对非常模糊,
虽形态近似“许愿术”,但“实现”形式完全不受能力释放者掌控。
端坐齿轮王座上的“博士”,左手托腮,右手把玩着“真理雏形”具现化出的小巧齿轮。作为掌控1号站点核心区域“变化之海”的分体,它承担着庞大的信息处理压力:
?来自“眼线”模组对试验单位的实时观测数据同步
?通过“工具”在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进行“场景”与“造物”的动态修正
?对当前世界现有规则的可视化处理。
......
这些持续运转的进程不断消耗着“博士”的信息处理能力。须知这副“皮套”的逻辑思维模组,是地下研究所异变事件中,遇难研究者尸块拼凑的产物——尽管融合出了卓越的情报处理系统,终究存在极限。
————是时候考虑加载增强算力的外置“模块”了。
博士眺望无垠的“变化之海”,这片核心区域正如其名,永续变幻:
那些被粗暴叠加的建模图层如同千层镜面,透明度数值在虚实间游移。汪洋某处突然凝结成晶体沙漠,沙粒摩擦的细响未落,埋藏其间的巨兽骸骨中,突兀地迸发出翡翠色潮涌;碧色光雾尚未成型的林海又在下一刹那被数据洪流冲散,在像素尘埃中重构为星海深空中的浮空群岛。
整片画布持续遭受着维度震颤,那些撕裂时空的伤痕深处,建筑残骸与神经状管线正进行着永恒增生。
在这变化无常的湍流中,唯有博士的造物如同锚点刺穿混沌:
1.“眼线”与“工具”的模块延展开亿万资讯脉冲编织的神经突触网络——缆线集群在虚像中构建出蜂巢矩阵,每个多边形胞腔都囚禁着正在坍缩的平行时空投影;
2.“未来创造者”仿佛沉没半截的巨大钢铁墓碑般刺入海床,表面蚀刻着逆向生长的文明年轮,钟摆与齿轮在其内部进行着逆熵运算;
3.平行世界的造物主好似悬浮在维度夹缝中的幽蓝巨兽,它浮沉于“深海”与“虚空”,球状本体持续释放着实质化的光晕,那些闪烁的辉光实则是被压缩的创世蓝图;
4.在可视化处理的层层推进下,当前世界的“原生规则”模型逐渐清晰——横亘于海天交界的极限处,那具保持新生儿蜷缩于母体的姿态、却又仿佛枯槁老者般散发着腐朽气息的巨大人形轮廓,其半透明的腔体内,精密咬合的齿轮矩阵正以星图演算般的韵律运转。
原生规则本无形无相,借助博士的“真理雏形”机制才得以显形。
通过“真理雏形”,博士能将自己制定的规则嵌入世界底层代码——“零件”与“天秤”等规则现象皆是其衍生品。而那横亘天际的“世界轮廓”,正是博士直接干涉世界底层规则的最直观证明。
“真理雏形”的衍生物,与博士本身设定的“专属能力”最大的区别在于,融入世界底层代码的“真理雏形”可以被当前世界的土着生命理解与推动,从而形成额外观测锚点的一环。
“无常”与“恒常”是博士掌中把玩的齿轮。
博士很忙,无数的工作进程化作视野中系统逐渐填满的进度条。它打开信息收集分组,虚拟投影在眼前展开,浅蓝色的荧光幕墙中纵横交错的线条分割出数十个方格,每个方格都存放着散发淡淡荧光的实体。
有的只是飘散点点光斑的气团......
有的则凝聚为实体,宛如着色的玻璃......
......
这些就是当前世界“人类“灵魂的可视化表现。
“人类”是人类社会“意识圈”的触角渗入物质界的产物......
最为平凡的普通人在博士目前使用的可视化体系中并不具备“灵魂”,他们只是“人类意识圈”在极短的时空尺度上折射出的淡淡反光。
而拥有某些特殊品质的个体,灵魂则会在可视化体系中呈现出独特形态。
特殊个体大多以“坚定的意志”品质为核心,使灵魂具备更稳定的结构。当参数达到临界值时,就会呈现“固态”——多为琉璃般的质地,会因意志品质的不同在色彩、强度及特殊性质上展现差异。
光熙的灵魂在博士的可视化体系中,是枚浓缩着夜色与血色、强度远超物质世界任何存在的珍贵珠宝。而蓝羽的灵魂结构则更为特殊:由数千个灵魂节点构筑的“空心”外壳,其内渗透出幽邃的绝望与冰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魔界人的平淡日常》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魔界人的平淡日常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魔界人的平淡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