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长枪、甲胄、战马和战鼓纷纷化为齑粉。
那些威势雄壮如剑仙飞剑的近百根巨大箭矢在空中砰然碎裂,化作无数碎片。
轩辕敬城拈起第二枚白子,在落子之前,温柔地说道:“我恨自己跻身儒圣太迟,北凉必覆。”
他并拢双指,重重地落下,最终落在棋盘上。
随着一声铿锵作响,棋盘上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浩大的天空出现第四次震动。这次的震动最为剧烈,仿佛整个天地都要被撕裂开来。许多北凉骑卒的胯下战马,竟然无法承受这股力量,四腿齐齐折断,当场跪在地上。
然而,北凉军中并不缺乏高手。终于,有数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纷纷出手。有的人驾驭飞剑,如流星般直奔轩辕敬城;有的人则选择直接跃身扑杀,试图将轩辕敬城一举击杀;还有的人能够腾云驾雾,以惊人的速度长掠而来。
与此同时,一双黑子白子再次出现在棋盘上。当第四颗白子从棋盒中轻盈地跳出,缓缓落下时,那些出城的高手们距离轩辕敬城已不足三十步之遥。
轩辕敬城拈起棋子,这一次不再是高高落下,而是轻轻一弹,棋子迅速横移,宛如一道闪电划过棋盘。接着,他又用手轻轻一抹,那颗棋子便稳稳地落在棋盘上。
突然间,一股浩然之气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从棋盘上涌起,向着北凉冲来的高手们席卷而去。
那数名护卫北凉的武道宗师全部如遭撞击,迅猛倒飞出去,直接砸入北凉的军阵之中,连一声惨叫也发不出来。
看着这些高手倒地。
轩辕敬城抬头看向北凉天空上那道蜿蜒盘旋的白蟒气运,不由得自言自语地道:“儒圣截断你气运。”
轩辕敬城可是儒圣,对于三教圣人这档子事,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说话常常让人感到惊讶,甚至可以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比如说,当谈到世人常说的那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时,轩辕敬城的看法与众不同。
他认为这句话虽然不错,可以劝诫世人弃恶从善,但同时也会害不少人。
毕竟,成佛这件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渐进式的苦修来实现。
这就像是那句名言:“文章天成妙手偶得”,说出这话的文豪自然是有其深刻的道理,但对于很多其他人而言,却是毫无道理可言。。
轩辕敬城认为,许多开创先河的人,特别是近千年来从游士转变为豪阀的那些读书人,都无一例外地追求张家圣人所倡导的“三不朽。
立德。
立功。
立言。
然而,轩辕敬城却持有不同观点,这并不是因为他对圣人的教诲有所异议,而是对后世之人走上错误道路感到惋惜。
他举了一个例子,即“埋儿奉母”,这种行为无疑符合“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因此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
但轩辕敬城断言,这个人必然难以获得好的结果。如果真有来生,如果真有冥冥中的天意,那么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必定会受到天谴,无法超脱。
天生万物以养人,按照常理,应该是一报还一报,人应当反哺天地。
道教圣人早就留下了三千言来告诫后世,其中提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天道公正无私,而不是像某些人误解的那样简单地理解为“不仁不义”。
轩辕敬城非常认同“天地不仁”这四个字所表达的含义。然而,与此同时,他坚信作为读书人,应该明知天命难违,但却要不畏艰难险阻、逆流而上。
读书人的使命便是为天地间制定规则,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因此,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为基石,构建起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思想体系,并由此衍生出了那句令人心潮澎湃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成为了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地奋斗。
天地之间真有神灵存在。
因为神灵就喜欢插手人间。
或许,人们更应该顺应天道的安排。
但,轩辕敬城觉得,人还是需要人来肩负起人的命运。
而不是什么真武转世。
什么大帝转世,改变人间。
轩辕敬城身为儒圣,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尽管北凉气数未尽,且真武大帝的气象已被陆通打破,但北凉仍有余气可存。
既然如此,就让他轩辕敬城来承担这个重任吧。
想到这里。
轩辕敬城酣然以手刀发出一阵剑气。
剑气在北凉军阵三丈外略微凝滞些许,骤然发力,蛮横撞入两丈半外。
绵延意气层层叠叠,剑气直到两丈外才缓缓消散。
第二道剑气出城之时,恰好有一道光柱直接击散北凉大军的前锋。
从身前到北凉大军的大道的一条直线上,地上出现的裂缝恰似一线长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雪中:徽山客卿,一步入天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雪中:徽山客卿,一步入天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