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在行业萌芽中起步
2008 年,在全球碳纤维行业尚处于被少数国际巨头垄断的关键时期,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吉林省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彼时,碳纤维作为一种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端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技术和市场几乎被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企业牢牢把控,中国碳纤维产业面临着技术封锁、市场受限的双重困境。
吉林碳谷的诞生,承载着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实现中国碳纤维产业自主发展的使命。其依托吉林化纤集团在化纤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联合长春工业大学,开启了艰难的碳纤维原丝研发之路。在一无成熟技术借鉴、二无专业人才储备、三无完备研发设备的情况下,吉林碳谷的科研团队凭借着对碳纤维产业的执着信念和创新精神,踏上了自主创新的征程。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技术攻关,吉林碳谷创造性地发明了以 DMAC 为溶剂的湿法两步法原丝生产技术与工艺。这一技术突破,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国碳纤维原丝生产的道路。该技术不仅实现了碳纤维原丝的稳定生产,而且产品碳化后可达到 T300 标准,满足了当时国内部分领域对碳纤维的基本需求。随后,吉林碳谷逐步实现了军工级别的 1K、3K、6K 等小丝束产品的量产,为中国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长: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技术攻坚,小丝束产品先行
2008 - 2016 年,吉林碳谷将研发重心聚焦于小丝束碳纤维原丝领域。在这一时期,公司先后成功研发出 1K、3K、6K、12K 等小丝束产品,其中军工级别的小丝束产品的量产,更是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部分空白。这些产品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迅速在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崭露头角,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原材料支持。
为了提升产品碳化后的性能,吉林碳谷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通过对原材料配方、生产流程的精细调整,以及对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公司成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性能一致性。其研发的小丝束产品在碳化后,不仅强度和模量等关键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而且在耐高温、耐腐蚀等方面也表现出色,能够满足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材料的严苛要求。 这些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不仅提升了吉林碳谷在国内碳纤维原丝市场的地位,也为公司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顺应需求,发力大丝束原丝
2016 年后,随着全球工业和民用领域对碳纤维需求的迅速增长,大丝束碳纤维原丝凭借其成本优势和大规模生产潜力,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吉林碳谷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趋势,果断调整战略布局,全力投入大丝束原丝的开发。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吉林碳谷成功实现了 24K、25K、48K 等大丝束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这些大丝束产品不仅在产量上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而且在质量上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碳化后可达到 T400 标准,部分产品甚至达到了 T700 标准,能够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汽车制造、建筑补强等工业领域。
大丝束原丝的规模化生产,对吉林碳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极大地拓展了公司的市场空间,使公司的产品从军工、航空航天等小众高端领域,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工业和民用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产量的增加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公司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此外,大丝束原丝的成功开发,也标志着吉林碳谷在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上的全面突破,使其成为国内少数能够同时生产小丝束和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的企业之一,为公司在碳纤维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腾飞:资本市场助力与行业地位巩固
pay_read_line 当前卡片暂时不支持哦
登陆资本市场,开启新篇章
2021 年,对于吉林碳谷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公司成功进入新三板精选层,并于 11 月 15 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股票代码 。这一关键举措,为吉林碳谷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开启了公司发展的新篇章。
登陆资本市场,首先为吉林碳谷带来了充裕的资金支持。通过上市融资,公司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为公司的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市场拓展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公司得以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研发设备和高端人才,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在产能扩张方面,资金的充足使得公司能够加快生产线的建设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