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徐州牧陶谦深忌策。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
[] 《三国志·卷五十·吴书五》:景常随坚征伐有功,拜骑都尉。袁术上景领丹杨太守,讨故太守周昕,遂据其郡。孙策与孙河、吕范依景,合众共讨泾县山贼祖郎,郎败走。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在寿春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术大将乔蕤、张勋皆倾心敬焉。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0]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隐於内厩。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
[1] 《后汉书·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攻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尝衔恨。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已据之,繇乃渡江治曲阿。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贲退舍历阳。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繇遣樊能、于麋(陈)〔东〕(横屯江津)〔屯横江津〕,张英屯当利口,以距术。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与贲共将兵击英等,连年不克。
[1] 《江表传》:策说术云:“家有旧恩在东,原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匡济汉室。”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故许之。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原从者数百人。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0] 《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十一》: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於由拳,治与战,大破之。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馀人,处处屯聚。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乃至会稽。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孙策渡江略地。朗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
[] 《江表传》:策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奉章诣许,拜献方物。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
[] 《江表传》:建安二年夏,汉朝遣议郎王誧奉戊辰诏书。又诏敕曰:“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布上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遂其无道,修治王宫,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残民害物,为祸深酷。布前后上策乃心本朝,欲还讨术,为国效节,乞加显异。夫县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是策输力竭命之秋也。其亟与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及)〔乃〕使人讽誧,誧便承制假策明汉将军。
[] 《江表传》:是时,陈瑀屯海西,策奉诏治严,当与布、瑀参同形势。行到钱塘,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余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瑀於海西,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