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封吴王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曹丕发觉孙权并非真心归附,便举兵伐吴,三路出师。魏军东路由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须坞,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张合、徐晃率军围攻南郡。在东路,吴军作战不利;
在西路,双方互有胜负;在中路,因吴将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西路的朱然及时除掉了内应姚泰,固守江陵,孙权又派诸葛瑾率军前来支援。魏军战果不如预期,只得于次年全面引退。同年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重新通好。但孙权与曹丕之间仍有使节往来,至次年正式断绝关系。
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之前,戏口守将晋宗杀死将军王直,率部下投降曹魏,被任命为蕲春太守,屡次侵犯吴国边境。六月,孙权命将军贺齐等袭取蕲春,活捉晋宗。同年十一月,蜀汉派中郎将邓芝来访。次年夏,孙权派辅义中郎将张温访问蜀汉。
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十二月,鄱阳人彭绮率军反叛,攻陷周围数县,拥众数万。同年,曹丕率军至广陵,孙权严设固守。此时大寒,河面结冻,曹丕撤归。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七月,孙权听闻曹丕病逝,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同年,交趾太守士燮去世,孙权分交州(治今越南北宁)置广州,分交趾(今越南河内东)、九真(今越南清化西北)、日南(今越南美丽)三郡为交州,以戴良为刺史;
以苍梧(今广西梧州)、南海(今广东广州)、郁林(今广西桂平西)、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为广州,任命原交州刺史吕岱为刺史,士燮之子士徽起兵,自称交趾太守。但不久后即被吕岱诱斩。其后,孙权又将交州、广州合为交州。
黄武六年(公元227年)正月,吴国诸将平定彭绮叛乱。
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八月,“石亭之战”爆发,孙权命大都督陆逊督率诸将大败曹休。
登基为帝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六月,与前来祝贺孙权登基的蜀汉使者陈震商议平分曹魏九州,并制定盟书。九月,孙权下诏迁都建业,并命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董督军国事务,驻守武昌。
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孙权派太常潘濬率军五万,以讨伐叛乱的五溪蛮夷。
嘉禾元年(公元232年),孙权派遣将军周贺等航海到辽东。
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自从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废叔继位后,便多次与孙权来往。嘉禾二年(公元233年),公孙渊遣使向孙吴称臣,企图以孙吴为外应以叛魏。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遭到顾雍、张昭等群臣反对,但孙权仍然派张弥、许晏等人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但认为孙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孙吴送来的珍宝,于是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曹叡。孙权忿恨公孙渊巧诈反复,打算亲自率军前往征讨,后听从朝臣劝谏,才未出征。
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孙权亲征合肥新城,后来得知魏明帝曹叡亲自率大军来救,于是撤军。
赤乌三年(公元241年),孙权派卫将军全琮攻淮南、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全琮与魏将王凌在芍陂交战,不利而还。同时,车骑将军朱然围攻樊城。同年五月,太子孙登去世。
两宫之争
在长子孙登逝世后,孙权的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自赤乌五年(公元242年)起,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其中,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都支持鲁王。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废孙和,赐死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孙亮为太子。十二月,孙权派将军戴烈、陆凯率军前往南郡抵抗王昶。
去世
太元元年(公元251年)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召大将军诸葛恪入朝,委托后事。
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夏四月,孙权在内殿驾崩,终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孙权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者。
在位年号:黄武(公元222年-公元229年)、黄龙(公元229年-公元231年)、嘉禾(公元232年-公元238年)赤乌(公元238年-公元251年)、太元(公元251年-公元252年)、神凤(公元252年)。
艺术造诣
孙权善书法,据《书史会要》《书小史》等记载,孙权擅长行书、草书、隶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列其书法为第三等,评为“奇材见拔,绝世难求”。孙权与其子孙休(吴景帝)、其孙孙皓(吴末帝)的书法一并知名。南齐时,大臣王僧虔将三人书法献给齐高帝萧道成。明人杨慎《法贴神品目》载有吴大帝黄武二年刻字,位于杭州粟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