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站在母亲家的客厅中央,感觉整个房间的空气都凝固了。
今天是中秋节,她特意带着儿子早早来到母亲家,想陪老人吃顿团圆饭。然而此刻,她精心准备的那些礼物——上等的金华火腿、进口水果、母亲最爱喝的杏仁露,还有那盒她特地跑到城西老字号订制的月饼,全都不见了踪影。
“妈,我昨天让小明送来的东西呢?”林静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母亲张玉兰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七岁的小侄子磊磊从阳台跑进来,天真无邪地插嘴:“姑姑,奶奶把你们送的东西让我妈妈送到我姥姥家去了!”
一瞬间,林静感觉血液直冲脑门,耳边嗡嗡作响。她看着母亲躲闪的眼神,心里像被什么尖锐的东西狠狠刺了一下。
“我、我先回去准备晚饭了。”林静匆匆说完,几乎是逃离了母亲的家。
回家的路上,秋风微凉,吹在她发烫的脸上。街道两旁商铺都挂起了灯笼,处处洋溢着团圆喜庆的气氛,更衬得她心中的凄凉。
她并非吝啬那些东西,而是无法理解,为何她特意为母亲准备的心意,会被如此轻易地、甚至不加说明地就转赠出去。这让她感觉自己的心意没有被珍视,情感上受到了忽视。
本来计划今晚陪母亲赏月,现在却只觉得心里膈应。她掏出手机,给母亲发了条短信:“妈,我身体不太舒服,今晚就不陪您赏月了。”
发送完毕,她关掉了手机。
---
林静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在她十岁那年因工伤去世,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她和弟弟林强长大。记忆中,母亲总是省吃俭用,把好的都留给他们姐弟。
她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年中秋,母亲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块月饼,她和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把月饼切成四份。母亲只吃了一小口,就说自己不爱吃甜食,把剩下的都分给了他们。那时林静不懂事,真的以为母亲不喜欢,后来才明白那是母亲爱他们的方式。
长大后,林静勤奋好学,考上了大学,现在是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弟弟林强则没那么爱读书,高中毕业就工作了,现在开了一家小超市,娶了超市里的收银员小娟。母亲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直到三年前林静买了现在这套离母亲家不远的房子,本想接母亲同住,但母亲说舍不得老邻居,也怕给女儿添麻烦,执意独自住在老房子里。
林静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夹杂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自从弟弟结婚后,母亲似乎把更多的关注都放在了弟弟一家身上。小侄子磊磊出生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林静不止一次发现,她给母亲买的新衣服,转眼就穿在了弟媳小娟身上;她给母亲的营养品,也常常出现在弟弟家的茶几上。
每次问起,母亲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我老了,用不着这些好东西,他们年轻人更需要。”
林静理解母亲对弟弟一家的照顾,但这次中秋礼物的事情,实在让她难以接受。这不是普通的礼物,这是中秋节的心意啊!怎么可以连说都不说一声就全部送走?
---
回到家,儿子小明正在书房写作业。听到开门声,他探出头来:“妈,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不是说晚上陪姥姥赏月吗?”
“有点不舒服,今晚就不去了。”林静勉强笑了笑,“你作业写完了吗?”
“马上就好。”小明察觉到了母亲情绪不对,但没有多问。
林静走进厨房,看着冰箱里准备好的食材,原本打算晚上和母亲一起做饭的,现在全都用不上了。她叹了口气,给自己倒了杯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发呆。
窗外的阳光渐渐柔和,中秋的午后总是带着一种特别的宁静和感伤。林静想起小时候,每到中秋,母亲都会在院子里摆上小桌子,放上月饼、水果和花生,等月亮升起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母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那时生活虽不富裕,但母亲总能想方设法让节日充满仪式感。她会用红纸剪出漂亮的窗花,会用面粉自己做月饼,尽管馅料只是简单的红糖和芝麻,但那份香甜至今难忘。
是什么时候开始,中秋变得如此形式化了呢?林静想着。是自己长大了?还是母亲老了?
门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小明跑去开门,是快递员送来了一束鲜花和一盒月饼,是丈夫王海从外地寄来的。王海是建筑工程师,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团聚。这次因为项目赶工,连中秋也不能回来。
“妈,是爸爸寄来的!”小明兴奋地把花和月饼拿到客厅。
林静接过花,里面有一张卡片:“静,中秋快乐。抱歉不能陪你们过节,项目结束后一定补上。替我向妈问好。爱你的海。”
看着丈夫熟悉的字迹,林静的眼眶有些湿润。她理解丈夫工作的不易,就像理解母亲对弟弟的偏爱一样。但这种理解,并不能完全消除心中的委屈和失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故事里有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的故事里有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