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侠义》杀青,陈晓娜终于回到了北京。
《侠义》是部武侠剧,这类电影是内地导演不轻易触碰的题材。在此之前,放眼整个亚洲,除了香港,其他地区都无法拍摄出成功的作品。整个八零、九零年代,香港以“武侠”“警匪”“文艺”三类题材在全球电影市场争得一席之地,也成就了“亚洲娱乐之都”的美名。
对于《侠义》,内地电影圈看法不一。
一大半的人认为吕刚是在拿自己刚积攒下来的口碑“豪赌”,根本没有必要。在电影圈里,无论是内地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吕刚的名号已经很响亮。几部农村题材的作品早已令吕刚的导演风格定型,无需改变,只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定不差。反倒是《侠义》,过于冒险,大概率会以失败告终。
还有一种声音,支持并佩服吕刚的这种改变。电影业原本就是个“后浪推前浪”的地方,吕刚在农村题材是很成功,但是这类题材能走多久、走多远,无人知晓。在最好的时候走出舒适圈是最好的选择。再说,吕刚并非导演科班出身,一个美术,能在导演圈混出个名堂,已经说明一切。
吕刚喜欢第二种声音,他也知道香港武侠剧在观众心目中的影响力,《侠义》能否突破这种影响力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信心。从目前来看,一定会有所突破。高度审美本就是他与其他内地导演最大的不同,《侠义》除了是一部武侠片外,还将成为武侠片在视觉、音效、服饰、文化等众多领域的典范,这也是他为何拉“南海资本”“大成影业”“环球影业”一起合作的原因。
《侠义》启用陈晓娜原本就是个富有争议的话题,这与吕刚以往选女主角的审美标准不符。陈晓娜并非一张白纸,甚至在文艺类题材已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虽说在中戏深造,但是想突破以往的风格,比起吕刚来更不容易,再加上偶像歌手的标签,很难预料胜算几何?
吕刚的想法则刚好相反,他恰好是在看完陈晓娜所有作品之后才决定启用的。并非单纯冒险,也非完全冲着“南海资本”和“大成影业”而来。吕刚对陈晓娜的认同是在中戏,陈晓娜突破性的表现令他眼前一亮,无论是演技还是外形,都看到了很强的可塑性,也就更加坚信女主的角色非陈晓娜莫属。
《侠义》杀青后,在北京怀柔开始了后期制作。
按发行方的要求,电影要赶在千禧跨年夜全球公映,也算是宣告内地电影新时代的来临。在此之前,“环球影业”的John Christo已经与吕刚签订了下一部电影合作的备忘协议,女主角还是陈晓娜。
《侠义》之所以要赶在千禧跨年夜全球公映,是为了角逐千禧年“奥斯卡”奖项,这也是吕刚一直未了的心结。在此之前,他的电影已经多次问鼎欧洲各大奖项,却一直与“奥斯卡”无缘,这对于一名导演来说多少有些遗憾。
吕刚很清楚与“环球影业”合作能为自己带来什么。“环球影业”以往在“奥斯卡”的表现有目共睹,此次合作,虽然干预不多,但是John Christo指派的后期制作团队必将为《侠义》问鼎“奥斯卡”助力。
说起来,《侠义》最大的受益方还是“南海资本”和“大成影业”。
蒋少卿和赖雨晴原本并不明白吕刚的企图心,“奥斯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意外惊喜,一旦成功,“南海资本”和“大成影业”必将稳固在电影业的位置,这为后期的发展做了铺垫,也是蒋少卿与赖雨晴所盼望的结果。
自从蒋少卿将“大成”的核心业务放在北京以后,整个“大成”的核心团队也发生了变化。
先是Jerry将手上的股份转给了蒋少卿,将重心回归到自己的主业。紧接着,聂青风也退出了“大成”团队,与钟瑞安合伙在香港成立了新的演艺公司。
起初,蒋少卿还以为这是赖雨晴的意思,后来才知道并非如此。赖雨晴也是在两人的新公司成立之后才得知,为此,她还与钟瑞安大吵了一架。
钟瑞安告诉她,作为男人,他不愿意成为影子,再加上有机会遇到聂青风这么合拍的搭档实属不易,他想搏一搏,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影子,想闯出一番天地。
赖雨晴从来没见丈夫这么笃定,也没见过丈夫如此血性。以前,她还有些抱怨,觉得钟瑞安越来越像个“软饭男”,虽然她有些贪图钟瑞安为自己打造的港湾,但是比起让钟瑞安做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更愿意放弃这样的生活。于是,她决定支持丈夫,对于她来说丈夫的投资不算什么,那点钱自己还是能为他兜底的,即便不行,也能令丈夫死心,踏踏实实地回到自己身边,做回以前的钟瑞安。
钟瑞安和聂青风的新公司叫“瑞风新文艺”,业务上与“大成”并无太大冲突,重心在舞台剧。因为“瑞风”的出现,蒋少卿和赖雨晴不得不将“大成”原有的舞台剧业务暂停,也算是给了“瑞风”一条生路。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毕竟“大成”之前这块的业务一直都是聂青风打理的,蒋少卿觉得有点可惜,私下与周翰林做了自我检讨,因为北上的事情而忽略了南方旧部的情绪,说到底还是对高层管理的认知不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