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滕恺在德兴县病逝。同一时刻,他的哥哥纯夫在家中收到了来自乐平的消息,内心担忧不已。就在这一天,纯夫家门口迎来一位戴着暖帽、手持禅杖的僧人,纯夫以为是附近庙里的僧人,上前与其交谈,但僧人沉默不语,只以袖遮面径直走进滕恺的书房,却发现书房空无一人。纯夫悲痛失声,而这时,德兴县的差役刚好抬着滕恺的灵柩抵达,滕恺的遗体头上戴着的正是那顶暖帽,原来那位僧人便是滕恺的灵魂化身。
这个离奇的故事,由程泰之讲述,充满了悬疑和宿命的色彩,仿佛暗示着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都暗藏着未知的命运线索,令人惊叹不已。
话说王菲朝议,一位东州人氏,在建炎初年为了躲避战乱,搬迁至吴兴,并在空相寺暂居。他的侄子文老,一天黄昏时分,在寺外漫步,瞥见一位身穿青色道袍、骑马而过的身影,活脱脱像是他的三哥文三兄。文老赶紧追上去打招呼,那人回头看了他一眼,悠悠说道:“昨天晚上我才到这儿,船停在白苹亭下,现在有点急事必须出城一趟,明儿个一定去看你,不然你也可以来找我。”说罢,策马扬鞭,穿过青塘门消失在夜色中。
文老与文三兄已分别多年,次日清晨,他迫不及待地按照昨日所言寻到白苹亭下的船只,找到船上的仆人,询问文三兄的下落。仆人却告诉他,文三兄已经去世一个月了。文老听后大惊,坚称昨晚分明见到了他并与之交谈。仆人听闻描述,惊骇万分,赶紧报告给文三兄的家人,一家子人悲痛地涌出,其妻子泣不成声,说丈夫死时因经济困窘,未能穿戴正式的冠带,只能用便服入殓,所以文老看到的就是那副模样。
文老回到空相寺,联想到青塘门外有一座慈感寺,猜想那里可能隐藏着什么秘密。于是他径直来到慈感寺,询问寺中僧侣昨夜是否有陌生人来此。僧人回答并无外来的重要客人,只是有施主在此举行了一场水陆道场。文老恍然大悟,原来他的三哥文三兄是去参加了一场冥界的集会。
这个离奇的故事,由徐淳立娓娓道来,既有悬念又有亲情的悲欢离合,让人不禁对生死边界产生诸多遐想,又在幽默与悬疑交织中勾勒出一幅别样生动的画面。
故事标题:《神秘紫衣吏与莫氏遗孀的秘密交易》
绍兴十五年的某个时候,许子中,字叔容,从丹阳启程回乌墩,途经奔牛镇时,他的船只和一具载着前任广州郑通判棺椁的灵柩船并排停靠在堰下。天色渐晚,一名身穿紫衣的衙役自称林提辖前来拜见,声称自己是郑氏家的仆人。他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郑氏的爱妾莫氏,实际上是乌墩莫知录家的小女儿,由于嫡母不容,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被赶出了家门。她长大后成了别人的妾室,后来正室去世,莫氏便接管了家中事务,被称为“小孺人”。不幸的是,郑通判在南方离世,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无法归乡,幸亏得到平江王侍郎的帮助,将灵柩送回,并计划安葬在当地的寺庙内。郑家的财富丰厚,全部落入莫氏手中,她打算借此机会回归娘家。
林提辖请求许子中帮忙传一封信给莫氏的父亲,让其派人来接她回家。许子中答应了此事。第二天再度相遇时,林提辖告知莫氏希望亲自见许一面,并恳请他先行接收一些财物作为信物。然而,许子中担心其中有诈,婉拒了这份馈赠。不久之后,林提辖再次出现,说是来不及写信,只希望许能把这番心意传达给莫氏的父亲即可。
许子中回到乌墩后,向莫知录提及此事,谁知莫知录惊讶地说家中并没有这样的女儿。几个月过去,许子中在一次亲戚聚会上遇到了表亲高公儒,聊起这段经历,高公儒一听,顿时大惊失色,原来他也曾遇到类似的情况。当时,高公儒的船只停在姑苏馆,同样遭遇了那位紫衣林提辖,对方也是说莫氏想要归家,并透露莫氏不仅姿色出众,且带着巨额财产,有意找个合适的人家再嫁,却又不适合直接嫁给普通百姓,希望能在大户人家做姬妾。高公儒的妻子得知巨额财产后心生贪恋,同意了这桩事情。林提辖提出要先让高公儒见见莫氏,高公儒欣然接受邀请,在船上设宴等待。不多时,一名身着青衣红裙的女子出现在堤岸上,身边童子举着小青伞遮挡她的面容,曼妙身姿,举止娴雅,令人倾倒。林提辖笑问高公儒是否满意,同时提醒他这是良家女子,难以立刻达成协议,需要像正式婚聘那样赠送聘礼。随后,林提辖递上一束彩缎作为象征性的诚意。
待到夕阳西下,林提辖按时到来,脸上洋溢着神秘的笑容,宣布:“事情已经定了,今晚我会把我行李中的所有宝贝都放到您的船上,明天我们在某寺见面,然后就可以完成交接仪式。”话音刚落,他就扛来了十几个箱子,里面装满了金珠、犀角、象牙、沉香和麝香等珍贵物品。次日黎明,按照约定,林提辖引领高公儒来到了指定的寺庙,径直走到一扇厢房门前。透过窗棂,高公儒瞥见几个女子在里面谈笑风生,其中那位身着红裳的女子也在其中,但她们一看到门外有人,便纷纷退回室内。林提辖安抚高公儒稍等片刻,自己先进去通报一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樊不多奇闻怪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樊不多奇闻怪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