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李林和王岩也随舰队来到了这里,准备亲自执掌起人类文明的延续与重建。
"注意看,子宇宙内部有大片规律分布的'反常扭缆环振动'。"王岩招呼她过来,指着虚空中的点点涟漪,"我怀疑那是由某种高能量子真空激发的现象,如果解构清楚它的脉冲模式,或许能改造成为新型计算和通讯的基础部件。"
"先别着急,我们现在首要任务是尽快部署起一整套复杂系统工程。"李林说,"要让这个崭新的空间环境尽快具备我们所需的生存条件,否则还无法真正落地生根。"
为此,人类这些来自太阳系的新移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首先在主要居住区修建起标准化的生态仿真系统,通过微调"卡西米尔项耦"和"寂灭引力脉冲"实现了这里二十四小时如一日的气候模拟。
接着又在外围地区陆续部署了一系列环境调理装置,诸如"弦隧震空气再循环机"、"泉光宇量子离析浴池"等,为此耗费了大量的能量和资源。
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全球计算系统的搭建。指挥官亲自主持这一工程,调遣大量工程人员,在中枢区域架起成千上万根上百万米长的环形探测天线,将各类信息终端彼此连接。
很快,这个无所不能的先进系统就开始在子宇宙上空虚拟化投射出一层层奇特的水银般涟漪。每一道微小涟动,都携带着上万亿亿亿的比特信号,共同编织出一个前所未见的全球性自主运行网络。
"感谢量子霍尔环自旋整流技术,我们终于把以太网络搭建出来了!"值班工程师高兴地说,"只要按捆绑态定理自组装,就能在整个子宇宙上架构出无限可能的功能拓扑!"
"终于给未来生机插上翅膀了!"李林由衷地感叹道,"有了这个海量存算系统,我们就能尽情挥洒想象力,不断孕育出更多精进的科技。而一旦它成为我们主导子宇宙发展的大脑和神经中枢,人类就能在这方新天地里建立起自己的理想家园,永恒地繁衍下去!"
而在这台全球系统的支配下,一个富有前景的新世界文明很快就日益成型。工程车不停穿行在平坦道路上,将科技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基地;饱满的太阳能电池板遍布开来,在视野中组成黄金般的星云;更有修长的电磁包层台架在各处空旷地拔地而起,构建起人类居住区的基本框架。
此外还有无数高精尖技术也逐渐投入使用,诸如"量子波导悬浮传输"、"非线性占据射流"、"离子等离子体物理冶炼"等,都前所未有地改变着这个全新世界。
短短几个月,人类就在子宇宙内部建立起了最基本的生存所需。当第一批住宅单元建成后,移民们立即开始分批入住。虽然条件依旧十分简陋,但对于这些贝多芬系幸存者来说,再次拥有安全而永久的家园简直就是最大的梦寐以求。
"欢迎回到家园!"李林向大家宣布,"虽然我们现在的条件远非理想,但经过不懈努力,总有一天这里将会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灿烂的世界。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在这个崭新天地里重焕生机,让文明在这里永世绵延,成为宇宙万物中无与伦比的存在!"
"为了人类的未来,请大家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身边的王岩也情绪高昂地呐喊着,"让我们在这片崭新的处女地上重塑家园,谱写人文主义最为壮丽的史诗篇章!"
第七章 维度之门
理论上,如果能精准地制造出某些特殊的真空扰动模式,就可能打开通往高维度世界的逻辑通路。这种特殊的真空扰动被形象地称为"维度之门"。
要激发出这种扰动,必须在某个位置制造出极端的真空能量密度,同时通过某种方式引入高度有序和紊乱的量子扰动。换句话说,就是在局部区域内,同时营造出高能量、高熵和量子纠缠的环境。
这需要利用当今最前沿的理论和实验手段。首先,科学家们利用目前已知能量最高的粒子对撞装置:大型强子对撞加速器,在点状区域内制造出极高的真空动量密度。
其次,他们尝试在这种极端真空环境中,注入高度有序的量子纠缠场。这是通过特殊的约束技术,操控量子场的自旋和相位来实现的。同时,还要确保这种场中蕴含着高度的量子熵,使整个系统在临界点徘徊。
一旦达到这种"高能量+高熵+高纠缠"的复合环境,理论上就可能激发出代表高维度的量子真空扰动,从而打开一个逻辑连接通道,架设起维度之门。
科学家们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大型试验,尝试在粒子对撞点上营造出这种特殊的临界真空状态。整个实验过程异常艰难,最小的细节偏差都可能导致失败。好在最终他们还是取得了成功,激发出了理论预言的奇特真空扰动。
探测仪器捕捉到了大量异常现象。在对撞点上,原本三维时空的光锥结构开始扭曲和弯折;量子分立特征在某些瞬间出现失效;部分基本粒子出现反常、甚至无法识别的自旋量子数...所有这些迹象,都指向了一个不同维度时空的存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遥感反演的空间自相关之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遥感反演的空间自相关之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