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的阴影笼罩着杭州城,一桩离奇的命案在高浊亭悄然发生。首先,最让人困惑的便是死者的身份。尽管墓碑上刻着“季生之墓”,但据推测,这不过是立碑者从死者腰间荷包的“季”字猜测而来,究竟死者姓季,还是荷包的主人姓季,这成了一个谜团。
其次,死者的来历同样扑朔迷离。本地既无失踪人口,也无报案寻人,因此他很可能是一名外地人。这个范围之广,犹如大海捞针,如何追查其社会关系?
再者,案发时间已久,现场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难以找到有价值的线索。三天时间过去,案件不仅未能明朗,反而更加扑朔迷离,疑点重重。
钱塘知县束手无策,只能向冯大人如实禀报。冯大人听罢,哭笑不得,却也明白案情棘手,决定亲自出马调查此案。
冯大人带着赵六儿和赵七儿再次来到高浊亭,他们细细搜寻每一个角落,试图找到一丝线索。就在这时,赵六儿发现亭子的柱子上刻着一行奇怪的文字:“你也错,我也错,我在杭州打毕剥。你若取我命,除非马头生两角。”这行字以黑色炭墨书写,显得有些突兀。
赵六儿挠了挠头,思索道:“这莫非是凶手留下的?他在为自己杀人辩解,说什么‘你也错,我也错’,听起来像是在找理由。而‘你若取我命,除非马头生两角’,更是嚣张至极,简直是在挑衅官府。”
冯大人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要揭开这桩命案的真相,就得从这行字入手!”
回到杭州府,冯大人立即命人贴出告示,宣称新任巡按大人急需几名书吏协助办案,凡是会写字的均可前来应征。一旦被选中,将有机会在官府工作一个月,并获得十两银子的酬劳。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杭州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告示一经张贴,杭州城内顿时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短短三天,便有近千人争相前来应征,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想要在巡按大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书法才华。作为筛选的第一步,应征者被要求现场书写一段话,其中巧妙地嵌入了亭柱上那段神秘留言的部分字词。
经过严格的筛选,所有完成测试的人都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住址,满心期待地回家等候通知。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赵六儿在仔细比对这些字迹后,发现竟无一人能与亭子上留下的字迹相匹配。
冯大人得知这一结果后,陷入了沉思。他再次将这近千份字迹细细查看,最终挑选出了二十多份较为出色的作品。为了进一步验证,他让赵六儿通知这些抄写人隔日再次前来,但这次要求他们用石炭在木板上书写。
经过再次的严格比对,冯大人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一个名叫朱必流的人,他的字迹与亭子上留下的字迹如出一辙,完全一致。朱必流,曾是钱塘县的皂隶,因嗜酒好赌被革职,如今以街头卖字为生。
一个卖字的人为何会牵扯进这起杀人案中?朱必流与死者之间到底有何恩怨?冯大人决定进一步试探。
傍晚时分,赵六儿找到了朱必流,谎称他被冯大人选中,成为协助办案的书吏。朱必流不疑有他,兴高采烈地跟着赵六儿前往高浊亭。
路上,赵六儿故意透露说:“最近高浊亭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冯大人查了几天都没找到线索,可能打算结案了。现在需要你去写个告示,宣布案件已结。”
两人走到高浊亭时,冯大人还未到。赵六儿借口去接大人,将朱必流独自留在亭中。此时,夕阳西下,天色渐暗,一阵凉风吹过,朱必流心中不禁有些慌乱。
正当他心神不宁之际,忽然听到亭子后面传来一个阴森森的声音:“你是谁?为什么要杀我?”朱必流猛地回头,只见那座新坟上竟然冒起了一团鬼火,火光中映出一张满脸是血、面目模糊的人脸。那人死死地盯着朱必流,不停地追问着同一个问题。
朱必流吓得魂飞魄散,双腿发软,几乎要跌倒在地。他惊慌失措地四处张望,试图找到声音的来源。然而,除了那团鬼火和那张模糊的人脸外,周围一片寂静。
难道说……这真的是死者的鬼魂在向他索命吗?朱必流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恐惧感,他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
夜幕低垂,高浊亭的周围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寂静。朱必流站在火光摇曳的亭子里,脸色苍白如纸,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滑落。他望着那团鬼火和火光中若隐若现的模糊身影,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但嘴上却仍壮着胆子辩解:“老兄,这事儿真的不能怪我。你说你那荷包里有钱,我才……哪知道里面只有两个桃子?我杀你,纯粹是因为你欺骗了我,你说对不对?”
话音刚落,那团鬼火似乎更加旺盛了,火光中的人影提着灯笼缓缓逼近。朱必流只觉得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一步都迈不开,喉咙里像塞了棉花,连声音都发不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今中外奇案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今中外奇案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