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没一会儿,阴阳家也进城了,正好,也不需要他们再去解释什么天象和政治的关系了,去研究天象和天气吧,看看能不能搞预测去。
墨家的到来已经很让儒家难受了,但是有主播放出来的各种东西吊着,大家都能理解皇帝重用他们的原因,农家……民以食为天,也能理解,连阴阳家都能来插一脚,这也太过分了。
短短几天的时间,大秦朝廷从原本的法家独大,就多出来了这么多学派的人,虽然除了墨家,其他两家还没有被赐官,但只要他们做出点成绩,那就是早晚的事情。
比较起来,现在朝堂上没什么人的儒家是真的危险。
叔孙通在儒家里辈分地位不高,但出身微寒的他能靠学士混在大秦朝堂上,自然能力不俗。
心疼地扯了一张帛布写信,他要去联系其他师门长辈了,除了鲁儒。
现在天下有变,必须要赶紧来咸阳了,墨家、农家、阴阳家,一个个都是来干实事的,再不进来,以后儒家想做官还得仰他们鼻息了。
这是咸阳城的变化,咸阳以外,沛县的萧何、曹参还有吕雉也被县令塞上了马车。
县令亲切地和他们说完话,还给了他们钱粮,安排刘季带几个人护送他们一起去咸阳。
其他人都能理解,这眼见的人家可能一飞冲天了,县令自然要和他们打好关系。
而前些才来沛县的吕雉,上次见县令的时候还是跟在父亲背后,低着头打了声招呼而已,现在却被县令如此和颜悦色的对待。
年纪青涩的她似有所感,这次去咸阳,她的人生可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汉,刘彻也去赵过的田地里看了看,上林苑里一块块土地划分明确,上面还插着个木牌,牌子上刻着不同作物的名称和种植时间。
赵过年纪虽轻,但做这个却很认真负责,每一块田,每天什么时候施肥、浇水都记得一清二楚。
自己提拔的人这么认真干活,刘彻当然高兴,他不通农事,但是有眼力见,看得出来赵过的负责严谨。
逛完上林苑,他骑着少府新配上马镫和马鞍的马,更是高兴。不熟悉马的骑兵有了这个,上马和训马都方便了不少,这个一定要量产。
听说义妁的医馆已经收了不少学生,开始上课了。
现在的大汉办不了考试,只能发布招贤令寻全大汉有才的人,等这些人来长安了,必须要一一召见,看看是不是真有能力。
虽然是整个大汉的皇帝,但是想想要修的各种工程,每年都要管的黄河,就一个量产的马镫和养马已经很费钱了,已经开始抠门的皇帝心:不是真正有能力的科研人才,休想浪费他的钱。
东汉,生产力水平比前两个朝代稍微好点,人才也比前两个要多,邓绥倒是办事情一条条去。
蔡伦那边想想怎么把纸张更简单化;研究预测天气、研究工具、甚至搞这些杂学教学,有张衡,医学堂也已经办起来了,她也见了那位马臻,是有真才实学的少年英才。
至于让邓氏负责新学学堂的事,邓绥已经想好了,那些反对的大臣没关系,她可以用内库花钱办学堂,而且就让他们邓氏子弟全部学这个。
主播的学的东西他们没有书,但是数学可以学,地理、水文这些张衡也都可以教,生源不够就去招中等家庭里不需要为生计发愁的孩子,男女不限。
三国时期,的确是有不少名士很馋诸葛亮拿到的书,一个个已经开始打包行李,试图往蜀中去。
毕竟,谁也没觉得自己有那么大脸和交情,能让人家送书,再说了,万一真送了,路上各种意外没了怎么办,能自己去厚着脸皮看一看最好。
一般来说他们脸皮不至于这样厚,但是天幕送的书,好几本包装精美,他们都没摸过的纸质书,谁能不心动呢。
刘备也很心动,但是他在等他的丞相忙完了回来,他相信他的孔明会跟他分享的。
中午停下来暂歇,而跟着相父一起上路的刘禅,战战兢兢地翻开他相父已经上午粗粗看过一遍的书,生怕自己手劲大弄坏了。
“能看懂多少,阿斗?”
他心虚低头:“……认得字。”
这些东西他真的都看不懂啊。
确定了这孩子是真么没有搞其他的天赋,诸葛亮把那本三国史话拿给他:“那就先看这本吧。”
孩子现在他还来得及教,不行了就让他早点成亲,他教孙子。
当然,希望在他和阿斗回成都以后,刘备看了书不要太生气。
贞观位面,李世民看着面前的胖小子,怀疑自己听错了。
“青雀,你刚才说什么?”
李泰挺起胸膛:“阿耶,我说我要去研究化学!”
拍了拍胖儿子的头,他问:“你没钱没人的,要怎么研究?”
李泰摇头:“没关系,阿耶你肯定也要办新学堂的,我跟进去学就好。”
觉得儿子很聪明,学学传统科目就挺好的李世民被妻子劝下了,的确,一个皇子一起上学堂学新学,这个分量很够了,而且青雀还不是太子,大臣们也不会太说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