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一怒,珠玑阁撒开遮天大网,笼罩东庭,安南,两江。
有的化身贩夫走卒,有的化身富家公子,有的化身江湖镖头,深入客栈酒馆码头探查消息,与人交谈时,珠玑阁门客分寸拿捏巧妙,以闲聊为主,不经意间提及庄游相貌,南雨口音,矮胖和善,这在大宁极为罕见,只要在人群聚集处逗留,总能找到些痕迹。
李桃歌坐镇侯府,火漆密信如雪片飞入案桌,有的为空,有的用藏头诗写有无字,全是传信时惯用伎俩,庄游和南雨等禁忌只字不提,以免被人抓到把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李桃歌能做的只有一件事:等。
这天一早,古清湛和张清象来访,二人身着礼袍道冠,踩祥云靴,见面后也不客气,言明想要拜访太师叔祖。
李桃歌以为,白玉蟾传授如意符箓,乃是无聊时率性而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老有童心,逗小孩子玩呗。
道门辈分最高的紫袍大天师,怎会收一名垂髫少女为徒。
可去了老君山,才知道老神仙不止说着玩儿,五殿真人一口一个小师叔喊着,心得功法塞了一口袋,鱼干丹药弄了一大箱,两匹马都快拉不下,临走时,不忘稍几句吉祥贺语。
看样子,白玉蟾一旦仙逝,小如意真就成了道门老祖。
后辈求见,李桃歌也不会扫了尽孝心意,走出侯府,来到西边小院,灶台冒出滚滚浓烟,如意挥舞斧子正在劈柴,由于幼年饿的狠了,伤了元气,如今吃啥都补不胖,胳膊还没斧柄粗,瞧着令人心疼。
别看如意身子消瘦,力气极为惊人,碗口粗细的木柴,轻轻一抡,应声而断,被劈开的木柴左右同样大小,像是尺子事先量好一般。
李桃歌努嘴道:“你们不是要找太师叔祖吗?她就是。”
两名天炉殿真人突然一溜小跑,双膝跪地,将头磕的砰砰作响,“晚辈古清湛,张清象,见过太师叔祖。”
两人高举锦盒,丹药香气若隐若现。
小如意被这二人动静吓了一跳,退后半步,见到李桃歌这才安心,绕过柴堆,跑到李桃歌身边,低声道:“桃子叔,他们是在干甚勒?”
虽然离开安西已有三年,但乡音难改,一开口,就是漫天的风沙味道。
李桃歌搂住单薄肩头,笑道:“他们是白玉蟾老天师徒孙的徒孙,按照辈分,这声太师叔祖你大可以受着,要是不喜欢听,令他们改口也行,不过道门中极重尊卑,或许宁可断头也不改口。”
“断头……不好吧。”
李如意眨着水灵眸子,琢磨老天师的后辈,总该不是坏人,又跑到二人面前,接过锦盒,说道:“礼我收了,你们快请起吧。”
“谢太师叔祖。”
古清湛和张清象垂臂低头,如同当年进老君山一样拘谨。
李如意用袖口抹去额头,留下一脑门灶台灰,小心问道:“你们……要留下吃饭吗?”
在饥饿和严寒捡回一条命的小姑娘,不懂待客之道,所能回敬的最高礼仪,便是请吃饭。
师兄弟二人对视一眼,神态比起徐清风都要憨傻,纠结道:“能……吃吗?”
小如意挺有一家之主风范,爽快道:“不就是加两双筷子吗,有啥能不能的,哥,来客人了,再蒸半屉馒头。”
李桃歌不住窃笑。
这二人拿出手的礼品,起码是玄品丹药,没准儿是狄太蛟亲自开炉,给师叔献上的薄礼。
半屉馒头换两盒金丹。
这买卖,值!
饭菜简单,一盘春芽,一盘豆腐炒肉皮,一盘护城河里的鲫鱼,兄妹俩在长身体,需要进补,李桃歌令老吴送来不少肉食,可兄们俩的简朴作风像是老人,上好的肉只取皮来炒菜,其它的熏烤后晾起来,李桃歌问他们为何吃皮不吃肉,兄妹俩说舍不得,以后若是遇到苦日子,可以望肉下饭。
看似吝啬,其实是饿怕了。
饭桌气氛沉闷。
李桃歌心中有事,几乎未动筷子。
来了陌生客人,兄妹俩不敢妄言。
天炉殿二人与太师叔祖同桌,屁股只敢坐一半。
李平安大方给客人夹菜,月牙肉,鱼腹,菜芽,肉皮,自己舍不得吃,好东西留给客人。
古清湛和张清象连连陪笑道谢。
“桃子叔,你不饿?再不吃,菜就凉了。”
李如意悄声问道。
贫家孩子不懂礼数,但会为对方着想。
李桃歌吃了块豆腐,问道:“如意,想不想去老君山?你的二师侄裴太莲,请你去常住,顺道将道门精义代师传授,送来的心得奥义,毕竟是写在纸上的字,不如口传心授。”
李如意面呈难色,“桃子叔……我不想去。”
李桃歌爽快答应,“好,不去就不去,等你哪天改变主意了,记得要对我提及。”
裴太莲相邀,也就是当着古张二人随口一问,小丫头的亲眷都在琅琊,安生日子没过几天,怎肯舍弃亲人千里求学。
张清象堆笑道:“太师叔祖,伏牛山绵延八百里,道门祖地,气象万千,您不想去瞅瞅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自九天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自九天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