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拼尽全力逃出的画面,此刻又血淋淋的展现在眼前。
多年过去,他依然是那个手无寸铁只能任人宰割的少年。
年少的情意,未来得及说出口的爱恋,却在这瞬间,在这女子清冷的目光中化作灰烬。
“你明日以在战场上受伤,需要长期修养为借口打一封辞职书上来。以你我的情谊,我愿保你一个体面。”
良久。
久到徐振英的四肢有些发冷。
可她的目光却如虎狼一般警惕。
随后江永康唇角微微扯开,他似乎想笑,可面容看着却是哀伤和苦涩。
他后退半步,抱拳而立,“多谢殿下。”
————————————————————
而年关将至,三喜临门。
一则是这是徐振英一统天下后的第一个春节。
二则是东面周衡占据的所有地盘全都收拢。
三则是西面舟山王的人被彻底铲除。
一封封军报从东西两个方向加急而来,每日朝会都是一片喜气洋洋。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江永康却因醉酒从马上摔下来,据说摔得很严重。
而江永康在战场上也受过伤,这次新伤旧伤一起发作,竟然干脆一封辞职书请求卸甲归田。
殿下竟然也应允。
这件事看起来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还是引发了好几轮猜想。
当然众人猜得最多的原因还是说江永康掌握兵权太久,功高震主,殿下无外乎是杯酒释兵权。
所以说,即使是圣明如徐振英这等君王,却也免不了走狗死狡兔烹。
旧臣们刚被清理了一波,留下的自然都是听话的,且他们还没通过吏员考核,官级都没定下,身份尴尬,自然不敢帮江永康求情。
再者说了,江永康是金州府新臣,跟他们这些人也无甚交集。
而这位昭王殿下手段如此之强硬,丝毫不吃“讪君卖直”那一套,他们如今自身难保,每次上了朝都做缩头乌龟,哪里还敢多说。
而金州府的新臣们,虽说心中也多有猜测,但到底他们听命于徐振英,且他们对徐振英很是信任,高层之间也只是多有流言私下议论说江永康必定是犯了什么政治错误。
否则真按外面悄悄流传的那样,说殿下是卸磨杀驴,为何之卸江永康一人?
那跟着江永康忠心的武将们也多了去了,如莫锦春、卢飞等人,那在军中都是颇有威望,可这一次却还升职加薪。
因此金州府的新臣们反而更倾向于江永康是犯了错才坐冷板凳。
不得不说,只要踏入官场的人,那都是人精,自然能管中窥豹,揣测一二上位者心思。
徐振英这件事做得再隐秘,也只能堵住外人之口罢了。
可到底东境西面的战事平息,新朝终于彻底大统,天下归一,无论是新臣老臣,自然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歌功颂德之声。
谁会在这种节骨眼上坏徐振英的兴头?
更何况,据说年后昭王殿下就要登基为帝,并对群臣论功行赏——
次月,徐振英同礼部和群臣商议过后,改国号为“华”,同时定都汴京,年号定为开元。
人社部的告示一张接一张的张贴着,金州府跟随徐振英的官员们几乎全都官升一级。
新朝沿用大周朝部分官制,设门下省,类似前朝的内阁,为徐振英直管的机要部门。
徐音希统领门下省,而周厚芳、曲敏、常远山、庞小花、江潮平等人任门下省成员。
门下省内设机构十三部三十八司,其中包括监察、人社、教育、国防、建设、商务、财政、宣传、农业、医务、民政、刑事、统计等部门。
而整个皇宫也仅作为办公地点。
宫女太监们愿意返乡的,每人按照工龄进行结算和补偿,并统一安排返乡,避免路上遭遇流寇盗匪之类。不愿意返乡的,一并采取考核聘用制,签两年合约,全部转为接待人员。
宫人们赶在过年前就被遣散了一半以上,许多宫人十几年没有回家看看,因此走得也是着急。
这一下皇宫里就冷落了不少。
不过好在皇宫改造工程如火如荼,这皇宫占地约有数千亩土地,徐振英和建设部的人来来回回开了十几次会议,才将最后的改造方案敲定下来。
而皇宫最终彻底变成群臣们办公开会的地点,徐振英甚至在几个出入口门前悬挂“政务大厅”几个字,自然引来礼部的侧目。
不过礼部作为即将裁撤的部门,存在感极低。
礼部血泪请求徐振英进行封禅大典,却被徐振英拒绝,礼部尚书等人险些血谏当场,被邱菊娘等人直接担架抬去了正在建设中的医学院治伤。
然而第二天就有风声传来,说殿下竟然准备彻底解散礼部。
这一下,可捅了老臣们的马蜂窝了。
徐振英跟前弹劾自己的折子堆成了山。打开一看,全是群臣的劝诫,什么“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什么“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流放后我带全家造反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流放后我带全家造反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