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
詹同虽有体恤百姓之心,可脑子却还是不如刘伯温灵光。
示意刘保儿将詹同搀扶到座位上后,朱标语气温和,看向詹同道:“詹卿出身世家望族,身居高位多年,仍不忘百姓疾苦,实乃良臣。”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受....”
见詹同自谦的同时,眸光急切似是还准备说些什么。
朱标轻咳一声,出声打断道:“詹卿以为眼下何人会宁愿高价,也要散尽家财囤积粮食?”
“自然是百姓。”詹同不假思索,当即说道。
“哪些百姓?”
被朱标这么一问,詹同猛地一顿,竟不知朱标打算问什么。
见他如此,朱标也不磨叽,索性直言道:“依照开国之初定下的户籍制度,我朝百姓可分为民户、军户、匠户、贾人、僧道和罪人。”
“詹卿以为此时高价收粮的是哪些百姓?”
“这.....”
詹同略微沉吟,低声说道:“自不可能是商贾之人,微臣虽蠢笨,却也大致猜到流言散播的幕后之人乃是商贾粮贩。”
“他们见朝廷不缺供给前线的粮草,明白朝廷接下来不会高价收粮,方才散播流言,意图将囤积的粮食高价售予百姓,让百姓承担他们将要面临的损失!”
见詹同说完便没有继续往下说。
朱标顺势继续道:“如今正值国战,百万将士远赴倭国。凡军户百姓每月可得朝廷赈济,往来于大明、倭国之间的运粮舰船也都携带将士们的家书、军饷,送至家中。”
“故而军户百姓听闻流言,虽会拿出些许银钱购买高价之粮,可绝不会伤筋动骨。”
“至于农户就更不必说,农户们又不是傻子,看着田地里长势极旺的庄稼,莫说他们不会倾尽家财购买高价粮,恐怕一丝一毫都不会购买。”
“匠户们有手艺,如今我朝还算安定,他们也不会过于担心。”
“僧道有供养,更是远绝红尘,自然也不会掺和。”
“如此詹卿说说,究竟还剩下哪些百姓?”
被朱标这么一说,詹同只觉醍醐灌顶般,当下便也明白了过来。
虽说如今粮价再次上涨,百姓多是争相购买高价之粮。
看起来此事波及绝大多数百姓,可归根到底,争相购买高价粮的却都是些商贾之人。
大粮商见手中存粮无从出手,担心粮价下跌,倾家荡产,因此他们散播流言。
而接手这些高价粮的,绝大多数却并非寻常百姓,而是比他们规模更小,消息更加滞后的小粮商。
自然!
民户、军户、匠户、僧道之中也有人会参与其中。
可说到底,这些人眼看粮食价高,已经到了不寻常的地步。可他们却依旧前赴后继,一个个拿出家产也要购买高价粮,其目的自然是为了狠狠赚朝廷、赚百姓一笔。
对于这样的人,朝廷不予严查惩处便已是宽容,此刻又怎么可能劝阻他们偏要往火坑里跳?
“陛下圣明,微臣明白了!”
想明白这点,詹同脸上忧虑不再,笑呵呵冲朱标说道。
可也是此时。
半个时辰前刚离开谨身殿的姚广孝,此时宫人却禀告他也要面圣。
“想来姚大人也是关心民生,爱护百姓,这才和下官一样去而复返。”
“如此便不需陛下费心,微臣这边将陛下方才所言转述给姚大人。”
待詹同说完,朱标微微摆了摆手。
姚广孝那厮能爱护百姓才怪!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家伙就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
莫说以他的才智,自然能想到眼下购买高价粮的都是些用心叵测的商贾之人。
即便他想不到这里,他也断然不会为了百姓的死活,再三求见自己。
“传!”
片刻过后,姚广孝大步走入谨身殿。
“启禀陛下,褚家褚正鑫斋戒七日,今日请求面圣请罪!”
“褚正鑫?”
听姚广孝将褚正鑫因何求见说了一遍后,朱标微微颔首:“宣!”
闻言,詹同刚欲告退,却听朱标看向他随意道:“詹卿也不防看看这褚正鑫意欲何为!”
朱标话音刚落。
透过房门,几人远远便看见褚正鑫在宫人的带领下缓步踏入谨身殿院中。
也是踏足正院的瞬间,褚正鑫远远冲着殿内主位上坐着朱标恭敬三拜。
随后每行五步便又是三拜。
就这样,几十米的路程,褚正鑫愣是五步一叩,拜进了谨身殿内。
“草民褚正鑫,拜见陛下。”
“今得见圣颜,草民惶恐,死而无憾!”
“起来吧!”
听到朱标这话,褚正鑫又是极其虔诚的再三叩拜后,方才站起身子。
只不过,饶是朱标近在咫尺。
那褚正鑫却依旧耷拉着脑子,只敢盯着朱标脚下的地步,丝毫不敢直面天颜。
见他如此恭敬,朱标也来了兴致,温声道:“褚家经商多年,朕亦有耳闻。”
“褚家商行于京城更是首屈一指,近半数商户都入了褚家商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