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要朝廷封爵又何谈容易?”
“洪武二年朝廷大封功臣,莫说公爵、侯爵,即便是伯爵。”
“武将最起码也要攻城拔寨,颇有战功。文臣也当有奇谋良策献出。”
“想要封爵,哪里有那么大的功劳能砸在儿子头上!”
听到褚实豪这话,褚正鑫倒也是没有反驳。
的确如此。
朝廷官职还算好说,若是想要得到爵位,对他们这种商贾平民来说简直是难如登天。
可偏偏,他褚正鑫就是要给自家儿子谋这么一个富贵之命。
“为父自有办法。”褚正鑫没有明说,转而看向褚实豪叮嘱道:“为父豁出性命也要给你谋一个朝廷虚爵,不过承良接替朝廷官职,你断然不能从中作梗。”
“儿子不会.....”
见自己老父格外郑重,一双眸子紧紧盯着自己。
褚实豪深吸口气,这才认真回道:“父亲放心,儿子不会。”
“嗯。”
与此同时。
听姚广孝将今日之事完整汇报过后,方才下朝的朱标微微颔首,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而谨身殿内。
李善长顺势出声道:“陛下,苏杭等地已到秋收之时。三五日后,河南、山东等地稻谷也当成熟。”
“先前伯温所说的谷贱伤农......”
“嗯。”
明白李善长没有在朝会上提及此事,乃是顾及朝廷颜面。
朱标微微颔首后,将几封奏疏递给李善长后正色说道:“今年粮产高往年数倍已初见雏形。”
“据地方奏报来看,河南、山东等地,今年粮产能高出往年七八倍。苏杭、湖广等地更是比往年多出十数倍。”
“如此丰产,即便是朕也始料未及。”
见朱标提及丰产,脸上却见不到什么喜色,反而忧心忡忡。
殿内的宋濂、高启相互对视,转而出声道:“陛下,粮产增多那大明之幸。”
“眼下百万将士奋战于倭国前线,今年丰收,自是解朝廷军粮供给之急。”
“陛下为何不见喜色?”
见宋濂、高启这两位夫子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朱标微微叹了口气,转而为其解释道:“卿有所不知,田地丰产,百姓干的农活自然更多。”
“若只丰产几成,粮价虽有波动但也不至于受到冲击,断崖下跌。”
“而眼下各地粮产乃是往年的数倍甚至十数倍,今年粮价必然暴跌。”
被朱标这么一说,旁边站着的詹同重重叹了口气,紧跟着说道:“粮价下跌数倍,对寻常百姓来说自然是大善喜事。”
“可对农户来说却不尽然。”
“田地里的活增多,农户劳作也是更多,可最后折算成银两却与往年相差不大。”
“特别是看到丰收之初的喜不胜收,以及换成银子后的失望,此间失落必让百姓期望落空。”
“甚至.....”詹同看了眼朱标,索性咬牙直接说道:“甚至会产生民怨!”
待詹同说完,宋濂、高启这两位夫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朱标更是静坐主位,自顾自的沉思起来。
的确!
因姚广孝先前糊弄褚家,引的各地粮商于秋收前,高价收粮,借此百姓的确也得了不少钱财。
若粮食增产不多,朝廷只需出面收购些粮食,让百姓见到务农仍能得利,如此百姓自然能够满足。
可现在却也不能。
朱标没想到今年粮食竟能增产十数倍之多,且不说朝廷拿不出如此多的钱财,收购粮食。
单就是朝廷以低价收粮,也会引来百姓不满。
朱标曾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倘若不能温饱,那人们想的也就只有如何才能吃饱饭这一个问题。
可若是温饱得以满足,那人们便是有乱七八糟的欲望,要面对的问题也就层出不穷。
原本朱标还不以为意。
可现在看来,这话属实有理。
怪不得纵观历史上千年,无论哪一个朝代的百姓都在温饱线上徘徊。
“陛下!”当看到朱标眉头微皱,似觉眼下问题很是棘手。
姚广孝上前一步,压低了嗓子道:“既然陛下因今年粮食过多发愁,那最直接有效的法子,也就是别让今年粮食这么多。”
就在朱标抬眸看向姚广孝的瞬间,一旁的李善长似是想明白了什么,立时低声咋舌。
姚广孝!
果真乃一妖僧。
哪怕此刻姚广孝没有说减少粮食的法子,也熟悉后勤政务的李善长又怎会想不到?
左右无非是设法减粮,再有便是提高赋税。
只要还让多半百姓徘徊在温饱线以下,那朱标所担心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
如此百姓想的也就是开垦更多的土地,更加用心的耕种,祈求明年能够温饱。
“韩国公是有主意了?”
见姚广孝看向自己,李善长缓缓摇了摇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毕竟这般毒计,他李善长才不愿开口。
见状,姚广孝轻笑一声,他才没有李善长那诸多顾忌,转而出声道:“陛下,既是要减少百姓手中存粮,火烧田地也可为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