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告诉我曹操和刘备都很厉害,导致我潜意识地认为徐荣也知道,从而不由自主地先假设徐荣害怕……
他首次感受到优势也能变成劣势,心里升起浓浓忌惮。
曹操真是太可怕!
此番布局抓住了徐荣谨慎的性格,三行巧计,两渡汜水,乱敌视听,彼此掩护,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真是货真价实的用兵如神,甚至从只言片语发现我认知有偏差?
夜里。
曹操派遣夏侯渊率三千精骑打着万人旗号直奔木梁桥。
夏侯渊是少有的将才,虽然不知道具体计划,但隐约猜到自己是疑兵,便故作隐秘而又恰好被敌方探子发现,顺利实现了战术目的。
徐荣得到探子回报,立刻抽调五千精锐前往木梁桥西岸屯驻,由于无法确定真假,他为求稳妥,果真派出三千骑兵趁夜袭营,还集结起大军等待,若曹操和王旭真的率主力离开,他就趁势击破。
三千轻骑刚刚冲入辕门,大营火光四起,鼓声震天。
王旭、曹操、刘备率部从三面杀出,不消片刻就杀得他们丢盔卸甲,死伤惨重,为首将领也不知姓名,意欲组织兵士撤退,恰巧被立功心切的张辽看到,猛冲过去斩杀当场。
一切都按曹操计划发展。
全军偃旗息鼓,沉寂了整整三天,立功心切的将领们追着询问该做什么,却得不到回应,王旭、曹操、刘备三人闭口不言,没做任何解释,确保消息不会提前泄露。
第三天夜里,夏侯渊突然接到命令,让他重复前日的行动。
虽然心中疑惑,但他还是忠实地执行命令,而刘备和曹操则借助他掩护,亲率万余主力南下,只留王旭率领数千兵马留守大营。
尽管断定徐荣不敢出战,但王旭彻夜未眠,集结起兵士悄悄守候,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
变化没有出现,局势完全按照曹操的预料发展。
徐荣担心他们攻打木梁桥,又担心再次像前日那样中伏,一时左右为难,越想越多,最终采取谨慎的补救措施,再次向木梁桥增派五千将士,务求稳妥。
黎明的曙光刺破夜空,守候一夜的王旭长舒口气,随之命令士卒各回本部休息,而夏侯渊也带着三千精兵赶回,待向他复命后,便自行回营歇息。
如此又过三天,夏侯渊再次得到王旭命令,让他重复前两次的行动。
夏侯渊的脸色苦到极点,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准备。
王旭没管他怎么想,直到临出发前才温言叮嘱。
“此次抵达木梁桥,先让士卒原地歇息半个时辰,然后就发起强攻。”
“诺!”
夏侯渊激动得瞪大眼睛,兴高采烈地带着兵士出发,此时他已经猜出此战的谋划。
深夜。
夏侯渊率领三千轻骑顺利抵达木梁桥,他不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阵调度,还把攻打时间延迟了近三刻钟。
负责驻守木梁桥的是董卓大将李蒙,眼见夏侯渊发起进击,他慌忙结阵迎敌,一番对射压制后,两军短兵相接,彼此在桥头展开激烈搏杀。
夏侯渊身先士卒,勇猛凶悍,带动麾下将士奋力死战。
李蒙与夏侯渊接战数招便知自己不是对手,趁乱退到后方指挥大军抵挡。
董军将士占据有利地形,兵力也有绝对优势,夏侯渊打得极为艰苦,但夏侯渊智勇双全,明白这是要给李蒙施压,没有半点保留和犹豫,不顾一切发起猛攻。
两军鏖战至紧要关头,李蒙大军身后陡然传来“咚咚”鼓响,喊杀声惊天动地。
密密麻麻的军士发起冲锋,在这漆黑的夜里犹如杀神涌来,瞬间把李蒙和董军将士吓得魂飞魄散。
“怎么回事?怎么后面有敌军?”
“大营被攻破?”
“三面被围,还不快撤?”
曹操与刘备率领将士杀入慌乱的敌军后阵,关羽、张飞、夏侯惇、曹仁、曹洪、李典、乐进各领兵马,砍瓜切菜般放倒一片又一片士卒,惊恐交加的李蒙与董军将士很快就溃败逃亡。
借助夜色和混乱掩护,刘备带领大部分人悄悄脱战,顺着木梁桥回渡到汜水河东岸,唯有曹操带三千人马继续追击败军,连杀得兴起的夏侯渊也被喝退,无奈地跟着刘备回营。
徐荣收到李蒙大败的消息,得知曹操和刘备已经率领主力绕到自己身后,顿时心急如焚。
他担心曹操和刘备袭击后方粮草驻地,哪敢有半点迟疑,慌忙率领麾下主力去接应李蒙,被迫发起决战。
此时正值深夜,视线不清,外加战场混乱,曹操打着上万人的旗号,董军将士很难分辨具体有多少人,等徐荣率部赶来救援,曹操便退至高地,借助地势死守。
两军厮杀半晌,中军大旗下的徐荣越来越觉得不妙。
旁边王方同样有这种感觉,忍不住疑惑问说:“曹孟德此刻缩在土坡,接战面不过数百人,他为什么不展开军阵对敌……李蒙,你不是派人说至少有一万五千人?”
李蒙铠甲破烂,脸上全是血污和泥土,眼神略带惊慌。
“没错!正面突击的夏侯渊有三千多人,后方杀来的大军不计其数,凭经验判断至少也有上万,必是主力,不然我怎会如此溃败?”
喜欢三国之江山美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之江山美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