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眼神里带着惶惑,只有偶尔瞥见队伍前列那三千衣甲齐整的本部兵马时,才会下意识地挺直些腰杆。
刘醒非勒着马站在土坡上,望着这将近三万人的“大军”,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身后的亲兵递上一碗热茶,却被他抬手挡开——那茶碗里腾起的热气,恍惚间竟让他想起了山寨粮仓里日渐见空的米缸。
“当家的,都准备好了。”
副将催马过来,声音里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兴奋。
“这一仗要是能拿下沂水关,咱们的地盘可就翻倍了!”
刘醒非没接话,只是调转马头,望着来路那片熟悉的山林。
他本不是个好战的人,当初占山为王,图的不过是安稳二字。
山寨虽小,却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五千兵马不多不少,刚好够守着那片水土过日子。
他甚至已经规划好了新开垦一些的梯田,想着再攒一些粮食,或者把寨墙再加高三尺。
可这一切,都被袁雄搅乱了。
你说这个袁雄,莫名其妙的来找麻烦。
简直是岂有此理。
偏这些人战斗力低下。
一降就是两万多人。
清点战场时,他看着那些跪地求饶的俘虏,头一次犯了难——杀了,坏了名声。
放了,无异于纵虎归山。
思来想去,他咬着牙把人收了,却没料到这竟是个填不满的窟窿。
两万多张嘴,一天就要吃掉两石米。
山寨粮仓里的存粮,撑了不到半月就见了底。
到时没粮,该怎么办?
刘醒非只能带兵出去抢地盘来供养他的兵。
“彼其娘之的袁雄!”
刘醒非猛地抽了一鞭子,马嘶声惊飞了枝头的晨鸟。
他不是没想过袁雄的虚实。
那些俘虏嘴里漏出的消息,早就拼凑出了对方外强中干的底细——兵马虽多,却大多是强征来的农夫,连像样的操练都没有。
将领们只顾着争权夺利,连最基本的布防都漏洞百出。
这样的对手,若是再不出手,岂不是辜负了老天爷送上门的机会?
退一步讲,就算打不赢也无妨。
刘醒非望着队伍里那些脚步虚浮的降兵,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些人就是最好的“消耗品”。
等他们死得差不多了,粮食的压力自然就没了,他还能带着本部的三千人退回山寨,大不了从头再来。
“传令!”
他猛地勒住缰绳,声音穿透晨雾。
“目标沂水关,全速前进!”
号令一下,三万大军像一条臃肿的长蛇,缓缓扭动着向沂水关的方向爬去。
降兵们不知道自己是去送死,还是去抢一条活路,只是麻木地跟着前面的人挪动脚步。
唯有刘醒非知道,这一路奔袭,既是为了抢地盘,更是为了甩包袱。
马蹄扬起的尘土渐渐遮住了来路,刘醒非回头望了一眼山寨的方向,那里曾是他想要守护的安稳。
如今,他却只能攥紧缰绳,朝着一场未知的战争冲去。
风里似乎已经有了血腥味,混杂着降兵们身上散发出的汗馊气,让他忍不住皱了皱眉。
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袁雄既然敢惹他,就得承受这份代价。
沂水雄关,天险天成。
沂水关之险,初见便足以让久经沙场的将领心头一沉。
两座巍峨山峰如天造地设的屏障,并肩而立,中间一道雄关横亘,将通路死死锁在"两峰夹一墙"的格局里。
关前,沂水滔滔,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既是天然的护城河,更是阻断敌军步伐的天堑。
任谁站在关下仰望,都会明白这关卡的厉害——只要关内粮草不缺,兵马充足,守将稍有胆识,便足以将这关隘守到地老天荒。
刘醒非带兵抵达沂水关前时,河面那座唯一的木桥早已被拆得干干净净。
望着对岸高耸的关墙和湍急的河水,他心中再无半分侥幸。
这是一座真正的坚城硬关,壁垒森严,易守难攻,正常情况下,根本没有强攻下来的可能。
也就在这一刻,刘醒非彻底明白了袁雄的底气所在。
那袁雄论实力并不算出众,却能坐拥三州之地,日子过得安稳滋润,靠的从来不是自身的勇武或智谋,而是这老天爷赏饭吃的先天条件。
他占据的地盘,处处是这般易守难攻的关隘,进可出兵劫掠,退可凭险固守,别人想打进来,难如登天。
眼看沂水关如铜墙铁壁般挡在面前,手下将士虽勇,却也束手无策,刘醒非只觉一阵无可奈何。
强攻?
无异于以卵击石。
围困?
耗到粮草耗尽,自己这边先撑不住。
正当他眉头紧锁时,身旁的赵全上前谏言:“将军,沂水关确实难下,但并非没有他法。属下以为,可转攻涪石关。那涪石关虽也地势险要,却远不如沂水关这般让人绝望。”
话锋一转,赵全又补充道:“只是涪石关与沂水关互为犄角,若攻涪石关,需防沂水关出兵抄断我军后路。依属下之见,有两策可选:其一,佯装攻打涪石关,诱沂水关守军出战,待其出关后设伏围歼,再回头取关;其二,索性真攻涪石关,一旦攻克,便可直入南川,届时掉头北上,便能从后方抄断沂水关的粮道与退路。如此一来,沂水关前后受敌,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必破无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降神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降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