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秦军溃败,我们可乘胜追击,夹击秦军;若是秦军胜利了,我们就是沉默不动。”
“这一战,当坐山观虎斗,静默战为主!”
楚王说道:“当今七国,秦国最强,赵国第二。若是任由秦国灭掉赵国,赵国灭亡之后,再也无人可抵挡秦国。赵国灭亡之后,韩魏会稍后灭亡,接着楚国会灭亡,燕国会灭亡,最后齐国会灭亡!”
“我们不能坐视秦国覆灭赵国……”
阳文君说道:“大王,我们只能坐视秦国灭亡赵国,去年的时刻楚国、赵国、韩国、魏国、燕国、卫国等五国联手,攻灭秦国,这是最后的机会。那次之后,楚国再也没有机会了!”
“弱国的命运,不是由弱国决定的,而是由强国决定的。楚国的未来,不再我们手中,而是在秦国手中!”
楚王愤怒道:“你,岂能如此……”
阳文君叹息一声。
楚王看着这一幕,无奈的落下手臂,失魂落魄。
稍后,十万楚军出发而去,到了陈郢的时刻大军停下来。
魏军也是动员,十万大军随时准备出动,可就是在大梁不动弹。
在东郡只有五万大军,却是威慑的二十万楚魏大军不敢动弹。
消息传来,赵政感叹道:“去年的合纵之战,打断了六国的脊梁,六国的精气神没有了……”
军队数量重要,武器装备重要,将领的能力重要,可士气更为重要。
在东汉时代,汉军彪悍能打,往往是两三万大军就是击溃十几万匈奴大军,鲜卑大军,那时胡人惊恐不已,称之为“一汉敌五胡”。
在西域设立都护府的时刻,只是几千的汉军,就是震慑的十几万的西域联军臣服畏惧。
可到了宋朝时代,十万的宋军经常被两三万的金军击溃,金军所到之处,宋军好似丧家之犬,不断的仓惶跑路。
去年合纵之战,五国大败之后,士气跌落的厉害,六国的君王和贵族皆是畏惧秦人。
这一年,只是灭六国的第一年,赵政却看到希望。
提笔开始书写,在书信当中写道,打仗要稳扎稳打,不要急躁。
这就是写完之后,却又是撕毁了。
将军打仗,自然有自己的决断。
他只需要无条件相信将军,给予良好的后勤保障,至于前线打仗的事情,他们会做好一切的。
太多的参合,尤其是前线微操要不得。
……
战马在响动,大军在前进。
到了城池之下,开始安营扎寨。
蒙恬下了战马,步行在大营当中,检查军营的布置。
仔细检查不足之处。
他有自知之明,比起聪明智慧,技巧作战,他比不上那些名将。
他能做的就是稳扎稳打,不露出一丝破绽。
每次扎营之后,都是仔细的检查,检查壕沟的深度,栅栏是不是结实,粮食是不是存放好了,士兵的伙食到位了,水源的提取安全可靠吗?
等到检查完营寨之后,蒙恬回到大帐当中。
打开地图,开始看赵国的地形图。
赵国的西面有太行上的遮挡,运输上颇为困难,攻击起来颇为费力;而赵国的南面,却是地势平坦,没有险要遮挡,这是巨大的优势。
几天后,工程器械陆续送到了。
各种武器在城墙下,布置好了。
巨大的投石机,摆放在城墙下,好似巨人一般。
“好高呀!”
蒙恬看着投石机,颇为惊讶。
因为眼前的投石机太大了,好似巨人一般,大约有十几米长的巨大摆臂,比起常见的投石机要巨大很大。
很多部位用着钢铁锻造而成。
相里钜说道:“此物名为回回炮,让敌人有去无回,故而名为回回炮,有名为邯郸炮,为攻陷邯郸城,大王设计了这样的重型投石机。大家退回,先看看。”
指挥着工匠,上前进行安装。
回回炮本就有十米高,上面还有一个十多米的吊杆在晃悠,整个加起来高近三十米。吊杆晃悠时,整个木架咯吱咯吱响,甚是吓人。如此庞然大物本就让人望而生畏,不待蒙恬说退后,众将就不自觉往后挪。
蒙恬也退后了,他一退后。
投石机下的士卒便举旗,机下是士卒亲自指挥,只听他喝了一句什么,投石机下方两个竖立的大圆盘里的壮丁便开始在圆盘里快速跑动,圆盘每转一圈,一百八十度竖立的吊杆便往后倾斜十度,十四圈之后,吊杆最上端下降到预定位置,两个炮手开始固定吊杆,给皮兜装上铁弹,与此同时圆盘开始回转——这是在退绳,圆盘实则是一个鼠笼起重机,绳索连着吊杆末端,如果不退绳,那吊杆投石时会把两个圆盘一起投出去。
从吊杆直立到装弹需往后转十四圈,退绳需要转的圈数一般为十八圈,保守二十圈。投石的时候吊杆会越过一百八十度线向前倾斜三十多度,所以必须多退几圈,以免牵动两个圆盘。盘内两个壮丁踩踏,正常情况下每转一圈需五秒,三十四圈转下来需要一百七十秒,接近三分钟。等于说投石机每三分钟才能投出一枚铁弹,效率和荆弩根本就不能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始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始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