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国力疲惫,魏王若是有一点仁爱之心,还是顺应天命,顺应民意,早点投降我秦王,免得生灵涂炭,民众疾苦。”
魏王增听着,立刻气得发笑了。
大秦攻杀我魏国,杀我魏国民众,夺取魏国的城池,可谓是罪大恶极。
可顿弱在这里,却一口一个仁政,仁爱,还说着小康之梦,大同之梦。
似乎他不投降秦国,就是残暴不忍,好似桀纣,世上岂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魏王增笑道:“天下归一是好,可为何是寡人投降秦王,而不是秦王投降寡人?”
顿弱点头道:“只因天命在秦!”
魏王增冷笑道:“寡人不服。”
顿弱说道:“昔日,天命在魏国,李悝变法,魏武卒威震天下,魏国打的秦国几乎灭国,只可惜魏国放弃灭秦,反而去中原之地,与齐国争霸,失去了天命,魏国变得越发弱小。”
“后来的时刻,齐国也有天命,东帝之名威慑天下,秦国也是败在齐国手中,只可惜五国伐齐,齐国元气大伤,一百三十多个城池,只剩下七十个,人口只有巅峰时刻的六层,只能苟延残喘。齐国也是失去天命。”
“楚国也有天命,可在白起攻破旧郢的时刻,楚国的天命也丢失!”
“赵国也有天命,可在长平战败后,赵国也丢失了天命!”
“唯有我大秦,秉承天命而诞生,经历百年而不衰亡,又是天降圣王于大秦,秉承天命而灭六国,要成为天下唯一的王者,要让天下再也没有战争,要减低民众的赋税,要让民众过上大同的生活,进入小康时代!”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贵族世袭)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是谓小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站在大殿的中央,顿弱开口说着,好似圣斗士一般,说着伟大的理想。
而这个理想,就是灭六国。
唯有灭六国,才能实现小康梦想,实现大同之治。而任何阻碍大一统,阻碍秦国天命的,皆是桀纣,皆是螳臂当车。
至于这些是真话,还是假话。
开始的时刻,顿弱以为是假话,可听的多了,却是渐渐的当真。
洗脑的最高境界,就是谎言变为真实。
况且,这也不算是谎言,也有实现的可能。
比起孔子恢复周礼,禅让制,公天下,比起墨子的兼爱非攻,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赵政许诺在灭六国,大一统后,止干戈,减免赋税,减低徭役等,却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况且普通的民众,也不懂那些大道理。
他们只是知道,大王少征收五斗米,就是好的君王。
……
说到最后,魏王增拂袖离去。
龙阳君垭口无言。
很多的臣子皆是无言。
顿弱的言语,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没有谁能反驳。
很多人以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才占据时代的主流。
可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觉。
在百家争鸣时代,第一个崛起的就是儒家,墨翟也是儒家出生,只是更为激进,更为平民化;韩非子,李斯也是法家出生,却是拜着荀子为老师;吴起是兵家和法家,可老师却是儒家的子夏。
儒家倡导,有教无类。
只要你肯学习,我就敢于教你。
至于你的身份是贵族,还是平民等,还是其他学派,不在乎身份,只要伱肯学习,我就敢于教你。
这种普及教育,导致很多低等的士人,平民等都是从儒家学习,然后各自演化,发展出墨家、道家、杨朱家、法家等等。
儒家,算是百家的妈妈,生出无数个儿子。
非儒即墨,儒家和墨家在这个时代,影响力巨大。
就好似二战时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没有那个国家能避免开来,在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崛起的时刻,很多欧洲国家也已开始高福利,给予民众优惠。
最为头铁的鹰酱,对工人的待遇也是不断提升。
儒家,墨家就是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在各国的君王,士大夫,还有底层的民众等,皆是受到了儒墨思想的“污染”。
比起墨家的激进政策,儒家就是柔和很多。
在中上层的影响力巨大
吕不韦就是一个妥妥的儒家门徒,在秦国的很多主张都是有儒家的色彩。
稍后的丞相王绾,更是标准的儒家门徒。
至于那位始皇帝,焚书坑儒,似乎给人厌恶儒家的感觉,可事实上却妥妥的儒家信徒,不仅不反儒,反而重视儒家,不然为何听儒生的意见,直接到泰山封禅。更是为儿子扶苏,选择了几个儒生当老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始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始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