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不亮,姜小柔就从空间里放出十辆汽车,让大宝兄弟几个,从郊外开了回来。
早饭自行解决。
20多年没有回到夏县了。当初姜小柔他们经常吃的国营饭店已经拆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大大小小的饭店。
餐点的样式也多了起来,姜小柔看到路边摊有一家卖粉肠,很好吃的样子。
只看了一眼,就觉得口水直流。
姜小柔点了份牛肉馅的,肠粉的皮薄如蝉翼,细腻柔软,吃起来十分口感细腻柔和,馅料香鲜可口,只尝了一口便令人欲罢不能。
顾暮晨点了一笼灌汤包,配小米粥,一口一个满口留香。
姜振华点了一碗羊杂汤,一碗羊杂一口麻花,再配以香醋和辣椒油,让人回味无穷。
韩笑要了几个黄面油糕,黄面是软玉米面,包上豆沙或红糖,吃上一口甜滋滋,整个人的心间都明媚了起来……
从来到这个时代后,姜小柔很少在外边吃早餐。如今看到这各式各样的餐点,真是晃花了姜小柔的眼。
看着哪个都好吃的样子,偷偷的尝一口这个碗里的,又尝一口那个人点的,顾暮晨看到姜小柔这个馋样子,好笑的很,打发六宝把整条街的早餐都买了个遍。
看到满桌子的吃食,姜小柔笑眯了眼。
想到刚来到这个时代时,早餐最多吃两个肉包子,还想吃其他的没有?
这20年,国家的变化真的好大,夏县,这个小县城真是焕然一新。
姜小柔不知道的是,夏县之所以这么发达,顾家功不可没。
顾大伟在夏县做了六年的县长,这六年给夏县拉来了许多的投资。
其它的不说顾家的孩子,基本上每个人在夏县都有产业。
这些产业不但拉动了夏县的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夏县23万人的就业问题。
许多外来人口涌入夏县,引来了更多人的投资。
吃过早饭,一伙人开着车向上源村驶去。
从夏县到上元村的这条路也被铺上了沥青。
一路顺畅无比。
走了二十来分钟,便到了村里。
小柔觉得路好了?也近了。
与夏县相比,上源村的变化不算大,各家各户住的土窑洞都还在,只不过住的人不多了,土窑的旁边都建了平房,有个别住窑洞的人家,都用砖把土窑圈了起来,看起来精致了许多。
顾家的车队一进村,就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纷纷出来查看。
顾老头十几年没回村了,激动的很。
“老四啊!我这也算荣归故里,你陪爹出去显摆显摆去。
“老大,老二,老三,”你们三个也跟着。
顾暮晨:……他怎么觉得他这爹年纪越大,越像个老小孩儿了。
为了哄老人开心,兄弟四人还是下了车。
坐在后面的姜小柔妯娌几个,看到男人们都下了车,也跟着下了车。
人群中有人认出了前面开车的是六宝,纷纷打招呼:“六宝,你回来了。”
六宝前两年回村翻新村里的房子,与村里的好几个小子都混熟了。
啊!回来了,一会找你们喝酒啊!六宝熟练的给村里的每个人打招呼。
反倒是下了车的顾家兄弟几个,没人敢认。
终于,顾老头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庞,忙热情的过去打招呼。
“老赵头,二十年不见了,你身体还好吗?”
“好好好,你是我老顾叔?”老者有些不确定道。”
顾老头:“什么老顾叔啊!我是你兄弟啊!咱俩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你忘记了。”
老头瞅了一眼顾老头笑道:“老顾叔你认错人了,我是赵有才,我爹十年前就已经不在了。”
顾老头:……
“你个老赵头就知道骗我,有才长啥样,我还不知……
顾老头的话还没说完,发现眼前的人与他印象里的老赵头还真不一样。
忽然他想起了没吃延寿丹之前自己是啥样。
“你真是有才啊!和你爹长的还真像。”
“那个有才啊!你爹真走了。”
闻言,赵有才点头:“叔,我骗你做啥,都走了十年了。"
顾老头有些难过,但是毕竟是90多岁的人了,他也是能接受。
回来之前顾老头与顾家兄弟几个,都化了妆的,每一个人的头上都沾了不少的白发。
他们想着自己都这副装扮了,与同龄人的差距应该不大了吧。可是真正看到赵有才,他们才发现差距之大。
赵有才与顾二哥是同龄人,如今有70多岁了。
如今顾二哥站在他身边,如父子。
外表看着相差很大的两个人,一点陌生感也没有,聊了起来。
得知是顾家人回来了,已经有人率先一步去通知顾大姑他们了。
顾大姑,这些年一直住在顾家,帮着爹娘,兄弟打理着这个家。
栓子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顾暮晨,
“四哥,真的是你啊!这么多年没见,你是一点变化都没有啊!”
“栓子是顾暮晨在这个村唯二的朋友。
看到他他也很高兴。
“暮晨哥,这些年多亏了你的帮衬。现在我也是这十里八乡有头有脸的人了。”
当年顾家人离开上源村时,鸭厂与鱼塘都缺人,顾暮晨向燕红军推荐了栓子。
当年他不过是举手之劳,没想到栓子记了这么多年。
“都是兄弟,不必客气,顾暮晨摆摆手。”
啥子兄弟嘛?四哥,这些年你可是一点都没变啊,你看看我老成啥样了?
说着栓子搓了搓他那晒的通红的脸。
五十多岁的栓子,眼睛里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已经不是当年串村走巷的混混了。
顾暮晨有些体会到了在现代时,姜爷爷与姜子恒回村的感受了。
一切都回不去了,物是人非。
喜欢重生后,我带父母来七零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后,我带父母来七零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