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苻坚不可一世的形象相比,作者笔下的谢安就是另一种风姿了。当“秦兵既盛,都下震恐”之时,面对求计的谢玄,谢安却“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随后就“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甚至“游陟至夜乃还”。然而这正体现出谢安的“庙堂之量,不闲将略”。最为精彩,堪称绝笔的描写是当谢安得知秦兵已败,却“了无喜色,围棋如故”;但下完棋回屋过门槛时,门槛碰断了木屐上的齿条,他也没有发现。这是极写谢安内心深藏不露的巨大喜悦。谢安如此强压内心的喜悦,实不免史家所谓“矫情镇物”之嫌。但作为刻画谢安个性的细节描写,却是入木三分之笔。所以全文虽然只有二百余字的篇幅写到谢安,但谢安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并不亚于苻坚。
人物语言的充分个性化,是本文的另一成功之处。前已述及,作为一个不可一世的君主,苻坚的语言特征是狂妄自大;即使在他的诡辩当中,也带着几分蛮横。而作为别有用心的阿谀之徒,朱肜、慕容垂的语言则总是极力吹牛拍马。什么“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海”啦,什么“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韩、白满朝”啦,等等。而且,我们还可以从他们的语言中看出刻意迎合之迹。慕容垂说:“《诗》云:‘谋夫孔多,是用不集。’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晋武平吴,所仗者张、杜二三臣而已。”这与苻坚“筑舍道旁,无时可成,吾当内断于心耳”,“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的诡辩之词,如出一辙。而像权翼、石越、阳平公融等忠直的谏臣,他们的语言则表现出情真意切、据理力争的特点。沙门道安和张夫人是身分较为特殊的两个人物。作为一个僧人,道安不便像其他朝臣那样就事论事,直言相谏,所以他的劝谏之言显得含蓄委婉。张夫人的谏言从“天地之生万物”说起,兜了个大圈子,才说到伐晋之事,表现出她的谨小慎微,生怕冒犯苻坚的心理。作为东晋宰相的谢安,文中只有几句看似无关宏旨,实则令人回味的话,这与他深藏不露的风度相一致,反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统观全文,人物对话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作者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所下的功夫,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像淝水之战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可能写得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一篇优秀的史传文,更不当满足于仅仅详叙事件的始末,而应当力求从中揭示出事件的本质。本文之所以能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作出令人信服的揭示,跟它如何把握和剪裁这一历史事件是分不开的。首先,对战争双方即前秦和东晋,作者选取前秦为重点来写,通过揭示前秦出兵东晋的盲目性,道出了这场战争胜负的必然趋势。其次,作者详写战前双方的谋画过程,对战争本身只是粗线条大笔勾勒。而事实上,对战争本身的略写,已在详写战前谋画中得到了补充。因而文中对战争的叙述,虽然较为简略,读者却无单薄之感。最后,作者在着重揭示这场战争的必然趋势时,并不忽略表现战争中的一些偶然因素。如苻坚登寿阳城,“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逃散的秦军“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这种在必然中辅以偶然的写法,使文章更生动多姿。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侠影美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