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说“贤良之士”,“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亲士》说,“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可谓后前呼应。古代圣王都认识到贤士的重要,并将任贤使能用于其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去。至墨子才将“尚贤”问题放在理论层面,专加论述,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的主张,从而鲜明地表达反对“任人唯亲”、提倡“任人唯贤”的态度,在用人路线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规矩。
《尚贤》与《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诸篇,历来被学界称作“十论”或“十大主张”,畅论墨子治国养民之道。原各有上、中、下三篇,文字或有出入,然大旨不殊。总计三十篇,后阙佚,存二十四篇。它们当是墨子上说下教的论说,而由其门弟子分别记述下来。《鲁问》:“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墨家社会政治与伦理思想悉数寓于其中。墨子殁,门弟子离而为三。俞樾说,三十篇疑为相里、相夫、邓陵氏分传之本,而后人辑为一帙,合乎情理。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侠影美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