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各就各位,李繁叫牛金去看看,四方都尉现在如何了。牛金带着兵曹掾属巡视各县武备,快马加鞭,尘土飞扬,在方城关见到了李典。
这位北部都尉正领着士兵们演练新阵法,口号响亮,旗号上写着 “教战守” 三个大字,在风中哗啦啦作响。
“曼成兄,” 牛金翻身下马,将马缰递给身旁的兵卒,“繁哥说了,各县适龄男丁需入学宫,习文化,学知识。繁哥千叮万嘱,你一定放心上啊!”
李典指向城头正在擦拭箭弩的士兵:“早就在办了。你看那几个,原是流氓头子,整日无所事事,如今不仅会用连弩,箭无虚发,还能背出《春秋》条文,比之前规矩多了,也懂事多了。”
拜别李典后牛金来到舞阴县。关羽正立于校场高台上,负手而立,看着士兵们演练阵法。只见刀光如雪,士兵们步伐整齐,每一次劈砍都带着破空之声,气势如虹。
石森和关平两人也没闲着,对战中,互有进益。这段时间磨合,两人令人耳目一新,文韬武略皆有不同程度进步,石森有情有义,在李繁的撮合下,拜了关羽为师,习得不少本事。
见牛金到来,关羽隔着演练场招呼,声如洪钟:“牛将军来得正好,且看我这兵卒如何?”
牛金放眼望去,校场边的兵器架上,长矛、盾牌排列得一丝不苟,士兵们铠甲虽有旧痕却擦拭得锃亮,不由得赞道:“关将军治军果然严明,这般战力,足以震慑宵小,他日讨袁,必是一股强悍战力!”
关羽捋须一笑,拿出一封信交给牛金:“哈哈哈,自是必然!每日两操不辍,多得君侯将湖阳粮草供应,将士们自然用命。这是曹操讨袁战报,请交给君侯。”
离开舞阴县,牛金一行向西行进,不多时便抵达新野。
黄忠在淯水之畔扎营寨,远远便听见投石机演练的轰鸣。走近一看,十几个赤膊的士兵正合力拉动绳索,巨石在空中划出弧线,精准落入河中的靶船。
黄忠正亲自校正投石机的角度,见牛金到来,笑道:“牛将军来得巧,刚试成这新改良的投石机,射程接近百丈。”
牛金走到寨墙边,见垛口处的士兵正用望楼观察远方,腰间都挂着郡学武备科编印的《守城要略》,不禁点头:“黄老将军将郡学所学融入防务,实乃典范。”
此时恰逢送来酒肉,百姓们推着两轮车,笑着与士兵们打招呼,营寨内外一片和睦。
继续向西,筑阳县城门下,甘宁查验通关文书。见牛金策马而至,甘宁扬鞭笑道:“牛兄弟来得正好,尝尝这筑阳的新酿!”
牛金翻身下马,眼角看到士兵对往来商旅盘查仔细却不失礼貌,通关速度比从前快了许多。
甘宁在一旁解释:“太守令,凡持郡府路引者,验明即可放行,不必反复盘诘,既防了奸细,又便了商路。”
说完又指向城北的烽火台:“沿筑阳到南乡的要塞,已增设十二座烽火台,信号密码每日一更,纵使有敌来犯,半日之内便可传遍全郡。”
灌了两碗酒下肚,甘宁领牛金登上城楼,见南乡方向的山道上,烽火台之下,一队屯田兵正赶着牛群往回走,旗帜上 “军屯” 二字清晰可见,不禁感慨:“武备与屯田结合,果然是长久之计。”
抵达南乡县时,已是中午。这里往西便是东三郡,是进汉中的要道,防务尤为重要。
副将沈弥正带着士兵加固城防,新砌的城砖上还留着湿痕。见牛金到来,沈弥指着城墙上的箭楼:“按太守图纸所建,这箭楼能同时容纳十名弓手,四面都有射击孔,可谓固若金汤。”
牛金走到城下的屯田区,见士兵们正与百姓一同种植水稻,话语桑梓,田埂上绿油油一片,一个老农挑着农家肥对士兵说:“多亏军爷们帮忙,分的田地,有片瓦片遮头,今年一定能吃饱睡暖了。”
最后一站是析县,夕阳下,析县的城墙被染成金红色,守城士兵正换岗交接。
牛金注意到,换岗的士兵还别着一本农桑科的小册子。
“这是太守的意思,” 苏飞解释道,“白日守城,夜里便去乡学听课,既能习武,也能学些耕种本事。”
牛金翻看册子,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节气与农时,不禁笑道:“这般军民皆学,何愁析县不兴,南阳不兴?”
正说着,城外传来孩童的读书声,原来是乡学的孩子们放学经过,见到士兵们纷纷行礼,士兵们也笑着回礼,夕阳将这一幕镀上温暖的光晕。
巡视完后,牛金回到宛城,城脚下,陈震和邓芝押着几个捆着绳索的人走过,绳索勒得他们手腕发红。为首的是个曾靠符水骗钱的巫祝,此刻垂头丧气,往日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
“这是本月查获的第十七伙巫祝,” 陈震对牛金拱手,语气严肃,“百姓见郡学医者能治病,效果显着,再不信这些把戏,有人主动举报他们私藏禁书,蛊惑人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国之国医兴汉》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三国之国医兴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之国医兴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